她也就找了一家销量更高的铺子,见那家排队买的人多,就上了这家买了糕点回去研究。
那个商铺的位置比她租的这家铺子好多了,不过也只能怪自己来得晚,好地方都被人提前占了,不过只要有实力,她相信哪怕是开在犄角旮旯也能生意火爆。
季棠也找了个凳子,坐在了妹妹的身旁,她开始仔细品尝这些糕点的味道。
桌上每种糕点都用油纸分别包起来的,这个时候,还没有流行点心包装。
所以,糕点的包装是她能抓住的一个切入点。
她首先拿起一块红豆糕,用手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这个红豆糕是用糯米粉做的,中间就是煮熟的红豆打成了馅料,再塞进糯米糕里。
没有用什么讨巧的方法,就只有糯米和红豆本身的香味,倒是也很纯正,就是吃了感觉太甜了。
绿豆糕,也是糯米做外层,中间加了纯手工磨的绿豆馅,和红豆糕一样的齁甜。
这时候的糕点大多以甜为主,还加了大量的糖水混合揉进糕点里,所以人只要多吃两口就有些腻的慌。
第三款是桂花糕,这个糕点,季棠还是比较期待的。
桂花糕一入口,先是吃出了糯米的香味,接着就是蔗糖浓郁的甜味,糕点的表面外层上铺了一层桂花的花瓣。
舌尖上卷进了桂花,那种芬芳香气和甜丝丝的味道才显现了出来,但是甜味太重,已经盖过了桂花的味道。
吃了三种糕点,季棠都很失望,无一例外甜味更多,而且是齁甜。
她个人的口味,是喜欢点心都只是带有淡淡的甜味,更多的吃的是糕点本身的香味。
如果当食物或者点心超过了它本身原有的味道,更多吃的是佐料的味道时,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桌子上剩下的还有米糕,红枣糕,她索性都不用尝了,也知道肯定又是让人吃了腻得发慌。
但是这时候的百姓们,也能接受这种齁甜的糕点,大抵是他们还没有吃过更好吃的糕点。
季棠考察后,心里有了数,她要做的糕点刚开始推行出来,一定是让百姓们有些犹豫的。
除了这些已经走进每家每户的百姓心里的传统糕点,例如红豆糕,绿豆糕,桂花糕,米糕,枣糕这些,她打算将这些糕点的甜度降为适中。
不仅如此,她还打算推出几个新花样。
油炸麻花,季棠还没有见到益州城内有人吃过,而且油炸麻花做起来也十分简单,只要把两三股条形状的面交叉扭曲拧在一起,再放入油锅内炸熟即可。
这个油炸麻花外表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且吃了口齿留香,好吃又不油腻,绝对是一个能大卖的点心。
除了油炸麻花,季棠想到的第二个点心是桃酥,这时候的点心都还没有酥饼之类的,她如果做第一个创始人,一定能首先抢一波热度,估计后面还会有许多的人效仿她。
桃酥是末世最早期的人发明的,相传有一户做陶工的农民,他将自己家的面粉搅拌后,因为他患有咳嗽疾病,平常也常有食桃仁来止咳的习惯,所以他加入了桃仁碎块在面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