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生好。“赵大林一见到这个中年男人,远远的便站直了身体,半弯着腰向他问好。
”秦先生好。“林筠萱也站了起来,欠身施礼后,微微低着头。
前几天他们跟里正了解过,镇上的东林书院里有两位先生,一位姓秦,身材清瘦,今年三十四岁,十年前考中秀才,已经在石门镇教了六年书。
另外一位姓李,身材高胖,今年三十岁,五年前考中了秀才,在书院里才教了两年书,前些日子又上京赴考去了。
因此,他们便知道眼前来人就是东林书院里的秦先生无疑了。
”两位到来,不知所为何事?“秦先生文质彬彬的说道。
”秦先生,我们二人冒昧上门,是想问下贵书院能否招收我儿子入学,我儿子今年8岁,已过了启蒙年龄。“赵大林低头拱手行礼,恭敬的说道。
这些话都是刚刚在等待的时候林筠萱教他说的。
即使林筠萱再能干,在外人眼里看来,她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有大人在的情况下,轮不到她出面说话。所以林筠萱便提前把要说的话教给了赵大林。
之前里正跟他们说过,书院一般都是从启蒙年龄开始招收学生的,五六岁入学最好,过了那个年龄要上学就要看先生愿不愿意额外招收了。赵安今年已经八岁,早过了启蒙年龄,所以他们便抽空先过来问一下。
与此同时,林筠萱也有意考察一下书院的环境和学习氛围,还有先生的师德和人品。毕竟这是赵安将要长时间居住和学习的地方。
须知道,自古至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多都是终生的,好的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林筠萱尤其看重老师的师德和人品。
秦先生看赵大林是个憨厚老实的汉子,衣着打扮也是个庄稼汉的打扮,心里不由得有些怠慢,但面上还是保持着平静的神色直言道:”能不能入学,除了看你儿子的个人资质外,也要看你们家的能力。“
”我们家能供他读书。“赵大林听出了先生话里的意思,赶紧说道。
”既然如此,那你们明日把他带过来,我来考考他。若是通过了考核,便可入学。“秦先生用手弹了弹衣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中带着一丝懒洋洋说道。
”好的,好的。我明日便带他过来。“赵大林听秦先生说只要赵安能通过考核便能入学,欣喜不已,连连点头答应。
”明日这个时候来到便可。鄙人还有事,恕不远送了。“秦先生说完,拱了拱手便目不斜视的离开了。
林筠萱看着秦先生的背影,觉得他的声音好像在哪里听过,音调虽然有些不同,但她确定是听过的。这样一想,她的眉头不禁微微皱了起来。
一直到他们出了书院大门,林筠萱才恍然大悟,秦先生的声音,不就是她刚刚在书院后面那个院子听到的男人的声音吗?
能在学生上课时间做出那档子事来,看来这个先生的品德也好不了哪里去。
林筠萱心下有了计较。
”姨父,你先回铺子,我去一下醉仙楼。“林筠萱抬头跟赵大林说道。
赵大林不知道林筠萱的想法,以为她只是去找李掌柜有事,便点了点头自己先回林记烧腊铺了。
林筠萱快步向醉仙楼走去。
醉仙楼,议事房内。
”李叔,我想跟你打听一下东林书院。“林筠萱一见到李掌柜,开门见山的说道。
”你怎么突然对东林书院感兴趣了?“李掌柜疑惑的问道。
”我想让小安上学堂,听说镇上就只有东林书院一个学堂,所以想先了解一下情况,尤其是任教的先生的情况。“林筠萱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东林书院在石门镇建院已有数十载,口碑向来不错。历任先生都是秀才出身,有的先生还是举人出身的,教出来的学生考过秀才的人数也有上百人,考上举人的也有十来位。现任的两位先生都是秀才出身,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是李先生,据闻他性格开朗,办事爽利,教导学生是非常尽心尽力的,不过他资历就浅一些,才教了两年书。另一位秦先生资历则老一些,在书院里教了六年书,性格内向沉稳,虽然没有李先生那么受学生欢迎,但口碑一直以来也还不错。“
李掌柜摸着下巴说道,把自己对东林书院掌握的信息知无不尽,尽无不言。
”两位先生可是本地人?是否都已成家?“林筠萱挑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问。
”两位先生都是本地人,均已成家。李先生与其妻育有一子一女,家住镇上的乌衣巷。秦先生妻子自五年前因病去世后他没有续弦,孑然一身至今,他有一个女儿,嫁到了隔壁镇的王家村,一年也就回来一次,所以秦先生就直接住到了书院里。“
李掌柜尽职的为林筠萱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