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朝略大些的寺庙内,大都会找个较为偏僻的院落设为“病坊”。是专门收治穷苦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的民间医院。如果百姓中间有谁得了传染病,家中又没什么钱治疗,还怕传染给其他人,往往会把病人送进寺院里的“病坊”了事。
医院的支出由寺庙负责,大夫也是寺里的和尚。
当然,也有个别非常虔诚,要建造大功德的高僧,会建立“疠人坊”,专门用来收治麻风病人,偶尔也有治愈的例子。不过在医术不算发达的古代,治愈的可能性自然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病坊”的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历代官府都会对此给予支持和鼓励。比如大魏,先皇在位时,就曾出资将“病坊”扩建为“悲田坊”,除了收治病人之外,还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此刻的李娇娘,就站在挂着“悲田坊”牌匾的门口。
即使隔着高高的院墙以及木门,她依旧能够听到从里面传来的呻吟声。那是被送来的病患,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动静。
看她准备往里跨步,周琰忙伸手抓住她的手臂,李娇娘回头,紧接着,一块面巾便罩在了她的唇鼻上。帮她整理好边角后,周琰才道:“好了,可以进去了。”
戴着面巾的李娇娘闻言,笑的眉眼弯弯,发出来的声音有些闷:“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周琰沉默,率先戴好面巾,迈步走了进去。
随后的龙航也准备进去时,却被周琰拦在门外:“你呆在外面,对我更有帮助。有什么事的话,我自会差人交给你去办。还有最重要的,帮我照顾好我娘。”
明知道周琰是故意让他留在外面,龙航还是点头道:“好,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
从李娇娘踏入悲田坊的那一刻开始,她的身上就被赋予了全新职责。
悲田坊里除了她之外,还有政府差来的几位大夫,以及寺内的高僧。
那些大夫多半是被政府指名差遣来的,他们也是肉体凡胎,怎么可能不惧怕死亡?
于是在李娇娘进来的时候,时常看到的都是,大夫们聚集在房间里探讨病情分析药方,病患们聚在其他房间痛苦不堪。
病坊里的病患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新的病患又源源不断的送进来,而那些大夫却依旧对此束手无策,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药方开控制疫情。
随着被抬去“寄殡”的尸体越来越多,时日久了,自然会有病患发起抗议。
“你们这是什么大夫,怕死就不要上山来,既然上了山,又什么都不做。早知道这样,干嘛不下山哄老婆孩子去,找些个有骨气有能力的大夫上来帮我们治病。”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最先受不了,一巴掌拍飞大夫递过来的,盛有汤药的碗。乌黑的汤药随着土陶碗的碎片泼了一地,却没有一个人为之心疼。
反正那些药喝了也没用,不如泼了干脆。
有人起了头后,之后便有更多的人随声附和。
一声声咒骂,似乎要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大夫身上一般。
来到这里的人,心情都不会好,当即就有暴脾气的大夫上前理论。如此一来,双方一时间竟然势同水火,差一点就揪打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