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喜庆非常(1 / 2)

王忠良的婚礼虽然仓促,该有的礼数和规矩,却是一样没少。

转眼间,李娇娘已经在王屯居住了近十天的时间。

这十天里,她时常和春儿凑在一起说话做事,大约摸清了对方的点滴秉性。原先对这件婚事存着的忐忑心情,现在也稍稍缓解了一些。

明天就是正月二十六了,王家小院变得比往常更加热闹。

得到邀请的村里人,在今天就自发来到小院帮忙。

多少年的经验让他们分工明确,再加上有里正的指挥,整个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男人们打扫院落,擦抹桌凳,洗刷碗筷,切菜配菜,在院子里用土坯盘火烧红灶火。再泡发红枣,准备制作年糕。剩余的人选则是负责贴上喜庆的红对联、窗花和红喜字。为了衬托欢愉气氛,王家还特意用红纸剪裁成漂亮的拉花,挂在门上增添喜气。

再配上屋子里的崭新被褥,更加让人觉得心情激动。

女人们也没有闲着。

她们洗菜择菜,一边聊着天,一边和面包饺子。

不光为了招待新亲家,还要包好新人今晚午夜要吃的岁岁饺子。

结婚的新郎官和新嫁娘,在成亲头一天的子夜时分,要吃和各自年岁一样数目的饺子,除此之外还要再多吃两个,意欲敬畏天地。

新娘子春儿没有娘家,也就少了很多礼数。

现在她已经住进了王家,子夜时吃的岁岁饺子,自然也要和王忠良一起享用。

李娇娘凑在女人堆里,和她们一起说笑包饺子。人多干活也快,没多久就将这些活计都干完了。

讲究的女人们,为了防止饺子被风吹干面皮,还特意从自家拿来干净的头巾,盖在摆好的饺子上面。

等这些全都忙完,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刚好男人们也将年糕做好了,再由几位腿脚利落的年轻人帮忙,各自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压着一张由账房写好的名帖。有经验的师傅手里拿着菜刀,负责将刚刚制作好的,烫嘴的松软年糕分发到托盘上摆着的各个土陶碗中。再由这几位年轻人一起出发,将年糕分发到名单上的每一户。

这就相当于送了请礼,意思邀请收到年糕的人家第二日来吃杯喜酒。

如果割糕的师傅有经验,会按照年糕制作的多少,将年糕各块都分发的较为匀称。剩余的,还能足够供得上今晚帮工的人吃享。

年糕剩余多了,放久也不好吃,还会造成食物浪费。

年糕不够用了更是麻烦,还得大家伙齐心再做一些。

于是整个程序的关键,就在于割糕师傅的手艺。

好在姥爷王勇的为人较好,并没有人故意使绊子看笑话,当天制作的年糕只剩下一小盆,基本算刚刚好了。

再加上张一勺的尽心尽力,当天的烩菜也炒的格外好吃。

帮工和家人全都吃的满嘴抹油,满足极了。

李娇娘也觉得滋味很美,对于张一勺的厨艺有了更进一步的肯定。

忙活了一天,第二天就是正月二十六了。

天色还没大亮的时候,就有村里的帮工来干活。

王屯这边的习俗,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吃年糕,第二天早上则是吃面条和饺子,中午摆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