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三儿这次机灵,他们一家子这次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想到唐柔说这一家子被关在地窖里好几天没吃没喝,唐引娣就是一阵后怕。
唐柔哭笑不得:“我跟你说这些,不是让你担心的,我的意思是,三儿都十六了都回去继续上学了,双喜才十二,也得去上学。”
“十二的小女孩好干啥?也就给你做做缝补做饭的活儿,你难道还能指望她下地干活儿?她能给你挣几个公分?下地一天能有两个工分不?”
别看所有生产队的满工分都是十个工分,甚至有时候太忙了,大家加班加点的干活儿,还会有十二个工分。
实际上工分也是分男女的。
成年男性壮劳力,一天的工分才是十个。
成年女性壮劳力,一天的满工分只有六个。
半大小子就算干的活儿跟大人一样,人家也不会给你记十个工分,甚至不会记六个,一般都是两三个工分。
也就是说,李来宝这样的男孩子干一天活儿,人家顶多给记两三个工分,了不起看你干的认真干的努力干的多,给你记上五个工分,顶天了。
唐柔开始都不知道。
还是过年工分换钱的时候觉得不对劲儿问了才知道,原来工分还分男女。
这还是陈李庄,女人的满工分六个算是比较多的。
有的生产队女人的满工分只有四个。
真的是,干的跟男人一样多,却不到男人的一半。
这种政策上的歧视,唐柔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能说什么。
现在看似不是大锅饭,其实工分和票制的存在,实际上还是大锅饭。
唐柔现在是无比期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到来。
她自己无所谓,反正手里有钱,村里人多的是肯卖粮食给她的。
可包产到户后,唐家几个姐姐的生活至少会比以前好很多。
唐柔想了下问道:“二姐,我记得你们村的红薯和花生长的不错?”
李猫儿沟比赵家墁好一些,却也没好到哪里,农田沙土多,种粮食产量很少,种红薯花生什么的,只要上足了肥料,就能长的很好。
而且因为是山上,虽然只是个不是很高的土包,但昼夜温差也很大,日照也充足,种出来的红薯又大又甜又面,特别好吃。
花生的长势也很好。
其次就是玉米了。
小麦这种比较娇贵需要小心伺候的庄稼就不行了。
粗粮产量不错,这也是他们村少出去要饭的一个重要原因。
粗粮虽然没有细粮营养,可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在哄饱肚皮这块儿上,细粮还真比不上这些粗粮。
唐柔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每年唐引娣去她家的时候总会给她带上五六斤的红薯干和两三斤花生。
唐引娣一脸莫名:“是啊,长得不错又咋样?又不是啥好东西,人家哪个村不种点花生红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