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长久之计(1 / 2)

手中握着技术,还有C等设备的技术,更是其他厂区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当初培养模房部员工的时候,只想为郑总分忧解难。没料到,最后被阿关都给策反,为别的工厂分忧解难去了。

林雪琼盘算许久之后,想出来这么一个改革的方案。也跟模房部的主管李贵柱协商探讨过。确定这个改革方案可行。

正好,今年开工,有40名新的学徒加入进来,正适合改革推行。

等各个小组长和技师都上到会议室之后,林雪琼开门见山。

“今年,我们模房部注入不少新鲜的血液。各位师傅手底下,都有安排了学徒。按照之前的带学徒的流程,师傅们要负责的项目很多。我和李主管重新协商之后,拟定了新的方案。”

模房部有打磨组、铣床组、雕刻组、磨床组、火花机组、C组,其中打磨组人数众多,林雪琼又拆分成五个小组。

组长都是经验丰富的技师,负责模具的装配、试模、改模、修模等。

李贵柱把负责的小组名单,都分发下去。

在座的,都是跟着林雪琼许久的老员工。当着面,议论起这个方案可信性。

有人觉得,这样确实是可以让学徒们,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

不像是之前,师傅要带着学徒熟悉一整套流程,而且还不止一遍。如此下来,没个十天半个月,学徒都记不住整套流程都有什么。

现在是好了,学徒跟着师傅,只专门负责一个项目。

能快速的熟悉工作内容,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熟悉整个流程的时候,学徒可能有一步没跟上,后面师傅带着也多数都是浪费时间。

有的时候师傅忙起来,对学徒的问题也不可能做到立刻就做解答。

如果只专攻一个项目,看一天两天不会,十天八天就算是闭着眼睛,肯定也都熟悉了。

不给学徒有浪费时间的机会,对师傅来说,也不用太过劳心劳力。

也有师傅认为,如此一来,学徒学成之后,就算是学的再精湛,也只能负责一个项目。日后想要提拔成技工,能力可能就不够了。

等议论之后,让宋师傅做汇总,跟林雪琼和李贵柱说了大家的意见。

这种头脑风暴,有的时候还是挺管用的。

“我要的,就是他们不能轻易跳槽出去。”都是老熟人,林雪琼自然也不藏着掖着。

针对这次跳槽,给模房部带来的损失,她也拿出来数据做说明。

这是过年期间,幸而之前订单完成度好。若是像去年渡边的公司,着急要产品,需要模房部加班加点完成,损失会更多。

不去深究原因,以表面上的原因来看。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掌握的技术,在外面足够拿到比在天茂更高的工资。

不管是学徒还是技工、技师,都是因为手里掌握着,其他厂子的员工所没有的技术。

甚至,还有更先进的技术。

就以C设备来说,培养一个相应的人才,需要付出的成本,肯定要比一个聘请来的成手要贵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