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负荆请罪释前嫌(1 / 2)

首席特工皇妃 琐凝 1972 字 2个月前

天际云遮雾掩,斑驳的阳光在殿宇间行走,浓光淡影,稠密地交织重叠,将整个府邸笼罩在一片银色的光晕中。

满江站在庭院中,有一瞬间的走神,恍惚间目光透过高高的院墙落在外面悄无声息地街道上。这样晴好的天气,连续死亡带来的阴霾之气却丝毫没有减少半分。

奉城失陷以后,他随同主力部队退守汉江以南,可是,这道被誉为天堑的屏障到底已经被联军攻克,如今,他们就驻扎在城外不足一里处,他隐隐意识到,如今的星曜已经成为一个孤岛,无险可守,无处可退……

连他这种星曜世家大族也感到如今的困境,自从老尚书撞柱自尽、吴将军被诬陷自杀、宋启文劝谏不成以死明见,只觉黑夜更加沉重,原先的故旧权臣几乎全都在沐言登基后受到打击或毒害,冷血杀伐,酷吏当政已使朝堂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动**,而今,在这种国已不国的形势下,星耀早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大人,冯大人前来探病。我说大人身体不适,他坚执求见。”管家轻声禀报。

“让他进来吧。否则,恐怕他会无休无止地等下去。”冯安是恒阳城政要,而自己主掌军务,两人本就同朝为臣,他即便是躲又能躲到哪里去,他淡淡一笑,更何况早已明了他的来意。

冯安黑着脸走了进来,深深一躬,“虽闻大人身体欠安,然则事关重大,还请大人赐教。”

满江丝毫没有因为他的态度有任何的情绪起伏,只是轻轻叹息一声,“冯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冯安苍老嘶哑的声音一字一板,“自皇上登基之后,大肆杀伐,听信奸佞,朝堂之上还能保全的故臣十无一二。这还尚且只是内耗,去年一意孤行轻起战端,不仅没有占得一分便宜,如今,大军兵临城下,星曜上下连翻折腾,举国无净土,冯安不知当何去何从,还望大人指教!”

满江的眸子微微一缩,他猜到了冯安的来意,却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直言不讳,他犹豫片刻,开口道:“大人来问本官,本官又能去问谁?!本官已经打算隐居故乡,再不理会朝堂纷争!。”

“蠢也,蠢也,此乃一叶障目。”冯安怒道。

“大人此话怎讲?”满江看向他。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冯安斥道:“大人是聪明人,如何如此不智!”

“如今大军已在城外驻扎,依大人之意,本官又能有何作为?!”满江苦笑。

冯安一阵沉默,最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道:“今日我来就是为了和大人谈及此事,如今,你我二人之间再左右试探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他深吸一口气,道:“在下听说当日天昱主将慕正一曾与大人在奉城一战!”

“是!”满江悠悠叹息,“当日一战是老夫从未有过的败绩!实乃毕生之耻!”

冯安并没有劝慰他,继续说道:“听闻当日慕正一对将军十分钦佩,曾言若将军前往天昱必倒履相迎,奉为上宾,不知可有此事?”

满江沉默有顷,叹息道:“的确如此!”

冯安眼眸一亮,道:“既如此,大人何不打开城门,与天昱化干戈为玉帛,解救恒阳城六十万百姓!”

满江默默看他半晌,犹豫道:“万一……”

冯安见他还在左右犹豫,冷冷地开口:“大人还有何犹豫的?”

满江叹息,“老夫死不足惜,万一将恒阳六十万百姓带到万劫不复之地,可如何是好?!”

“天昱大军自进入星曜以来,对百姓秋毫无犯,路不拾遗,即便是大军临城,也只是驻守在城外,没有丝毫侵犯百姓,更是颁下十七道军令,治军之严可见一斑!”冯安长长地叹息:“如今粮草短缺,民不聊生,天昱军队却多次救助百姓,通商通粮,救治伤患,大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满江默然半晌,长叹一声,“既如此,就有劳冯大人陪本官一起走一趟吧!”

冯安眸光一亮,笑道:“大人睿智,下官替恒阳城六十万百姓谢过大人……”

转眼已到了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又称女儿节,是星曜民间举行“祓除畔浴”的的传统节日活动,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这一天大家都佩戴香草,来到河边清洗自己拔除不祥。年轻的男女在水边嬉游,互相调笑,唱歌,结成眷侣。

这是星曜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因为战火绵延,这个节日反而搁置了!

我有意趁着节日热闹一下,特别是军内多是年轻男子,在恒阳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我早已发现无数对两情相悦的男女,只是苦于军法严明,不敢言说。

若是能够通婚,对三国而言倒是一件幸事,毕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便难分彼此。再则,这般热闹一下,对于严阵以待的汉阳城也是一种刺激。只是,为了避嫌,我军一直没有进城,而恒阳城守也自然不会自发组织,这几日,我日日犯愁,竟有些茶饭不思!

“将军!”

手中的笔一顿,我画了一个时辰的画就这般晕染成一片……

我怒目而视。

任昱铭缩缩脖子,可怜兮兮地挪到我的面前:“将军,营房外有星曜官员求见!”

我一愣,瞬间喜上眉梢:“来者何人?”

“恒阳城首满江!”

我一愣,想到那个料敌于前,在别人都认为奉城没有战机的时候牢筑防线的将军。

“他怎么来了?“我微微蹙眉,反而有些犹豫。

“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