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
幽冥之战耗费昭陵举国之力,筹备了近半载,开战之初,朝廷便派粮运使送来了数千石粮草,都是上乘的质量,当时军中将士深受鼓舞,一鼓作气打了好几场胜仗。
然而越西地处更荒凉的大漠,除了越西王室有固定的王城,一般平民多以扎营游牧为生,平时看起来居无定所的漂泊很辛酸,到了战时却变成了极大的优势,昭陵虽然打了胜仗,却没有可攻下来的城池。
鏖战小半年,军中将士开始露出疲态,加上天气变热,将士们虽然习惯了大漠的酷暑,在作战时还是不及越西敌军自如,而且受伤的将士伤口很容易发炎,军中疾病多发,就在这个时候,药草开始供应不及。
若无药草,军中的伤亡率会大大提升!
路啸廷作为统帅当然不能允许在关键时刻发生这样的事,一方面上书朝廷禀报此事,另一方面派了一小股精锐前去接应粮运使,却在淮山附近发现粮运使被人劫杀,粮草也不翼而飞。
粮运使被截杀之事赵震珩也有所耳闻,不等苏问春开口抢先道:“朕知道有流匪曾截杀过粮运使,接到边关来的急报以后,朕便从御林军中增调了精锐保护粮草,就算粮草被劫了一次,后面的粮草都送达,现在也断然不会出现粮草紧缺的情况。”
粮草太多,不能一次性送到边关,粮运使会分多次送到边关,若战事过于胶着持久,还要不断从各地征粮再运到边关才行,就算一次粮草被劫,损失也不会太大。
赵震珩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表达的却是直白尖锐的怀疑。
如果那些粮草都运到边关,按理是会囤在远烽郡备用的,如今远烽郡被攻陷,大军退守淮山却没了粮草,岂不是那些粮草都拱手让给了越西敌军?这和拱手将昭陵的江山送到越西人手上有什么两样?
“军粮押运之事属于机密,具体情况如何只有路将军最清楚,罪女只知道,远烽郡被攻陷之前,罪女有三个月都没有看见一车粮草,远烽郡攻陷那日,可以说是已经弹尽粮绝!”
苏忠国做了这么多年郡守,从来都是两袖清风,但偶尔遇到丰收年,在上缴了应该给朝廷的赋税以后,他也会囤下一些粮食,以备灾年的不时之需,后来没有粮草的那三个月,那些将士就是靠着那些储备粮坚持下来的。
苏问春跟着他们喝了三个月的米粥,到最后的时候,碗里都找不出几粒米来。
如果陛下和满朝文武能亲眼看见那些将士在饿到整个胃都绞痛不止,还要拿起武器和攻城的敌人拼命的情景就好了。
那些人在最后一滴血流尽之前,都还在为了昭陵战斗,死后不应该遭受这样的质疑的。
那是对他们的侮辱,让他们的亡灵如何能安?
若是苏问春在刚回京的时候就说出这样的话,赵震珩恐怕早就让人砍了她的脑袋,可这段时间京中发生了太多事,有人想搅浑昭陵这潭清水的意图实在太明显,赵震珩再听见,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震怒。
但仅凭苏问春一人之言就让赵震珩派人押运粮草到淮山是不可能的。
“朕会让人尽快核查这件事,如果事情属实,粮草会先送往淮山,在背后动手脚的人,朕也会找出来。”
找出来以后呢?
赵震珩说到这里停下,表情难得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