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定局(1 / 2)

太后之所以那般大胆的扣着你娘亲,就是因为她和北朝皇室达成了某种协议。

她扣住你们母亲,对谢家赶尽杀绝,就是要逼我们离开南朝。

我在南朝,对南朝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对于北朝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南朝担心我是北朝奸细,北朝担心谢家造反。

所以两朝的人都想要让我回到最原始的位置上。

说是想要我回到最初的位置,其实也就是想要我带着谢家仅有的两个嫡系女儿回去,进皇家,成为皇室的质子。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是谢家嫡系的女孩,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谢家阳盛阴衰,女孩子都是家里的珍宝。

有谢家的孩子在宫中为后,谢家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皇家。”

“定亲的是南朝谢太傅的女儿,却不是北朝谢家的嫡女啊!”

谢知焉捂着脸,t泪水在指缝中溢出:“让我想一想,我想一想……”

“北朝使团在后日便会离京。”

谢让亦是心中不忍,但眼下的事情,本就是无解啊。

“为什么是我?”

南朝最近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皇家亲封了一位公主,据说是早年皇家流落在外的孩子,今朝才找了回来,封号安明,寓意极好。

另外一件事就是去北朝和亲的人选有了,据说是北朝使团三上金銮殿求来的,求的就是那位新封的安明公主。

皇上本意是自己这个妹妹刚刚归来,还没有享受过家人的温暖,想要北朝更换人选。

但无奈北朝意见坚决,安明公主也自愿请嫁,故而这和亲也就算是成了。

今日事北朝使团离开京城的日子,也是北朝使团正式启程回北朝的日子。

北朝使团的马车停靠在京城使馆外,和亲的马车也在其中。待礼部官员送了通关文牒,他们便可以出发启程了。

因为安明公主的事迹在民众之中广为流传,故而百姓们对这一位殿下好奇的很。以至于此时的使馆门外,,聚集满了看热闹的人。

“谢蕴,守在马车车旁,不要让任何人靠近马车。”谢颂看着越来越多的民众,眉间微皱。

谢蕴点了点头,驱马立于马车之旁,一杆长枪,端的是玉树临风。

谢知焉摩挲着衣裳的布料,不禁轻笑,她此时坐在马车之中,通向他国的马车之中,听着外面齐声声的高喊:恭送公主殿下……

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凄凉,还是欣慰。

凄凉自己前日还是待嫁的太傅之女,而今日便成为了安明公主。

她这也算是一个质的飞跃了吧,整个南北两朝,估计事没有比她晋升还快的官员了。

想起那日父亲的话,谢知焉攥紧了手:“知焉,爹本不想要让你做这选择,但有些选择还是要做的,你可以选择不嫁,之后的事情我们也能够去面对。”

谢知焉又怎么会让谢家摄入此危险,原本只需要牺牲她一个就够了的事情,连累那么多人干什么呢?

不如是她,一个人,扛下所有。

她去了北朝,北朝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就不会和太后一起折腾了。

只要她折腾不起来了,皇上就能够衬着这个机会,彻底的瓦解太后的势力,顺便将北朝在南朝的暗探瓦解一番。

她一个人,能够解决这么多人,怎么说呢,也算是合适了。

出京城多那一瞬间,谢知焉憋了许久的泪水终于是落了下来。

终于是忍不住拉开了车窗的窗帘,望向愈行愈远京城。

来送行的百姓越来越多,但却没有一个她想要看见的人。

她也明白,在这个节骨眼上,京城中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个计划。

即便是元贞赵予兮,甚至是谢非焉,都被召进了皇宫。

至于虞瑜,在她做出决定的那一刻,皇宫中就发出密旨,将虞瑜派出京城。

她犹记得在他出发前趴在自己的窗口,跟她说他去挣军功,然后回来风风光光的来娶她。

那个时候她就已经忍不住流泪了,但是她知道,她必须要忍住,不然她必定不会让她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她必须要做这件事情。

“堂妹,你会以安宁公主的身份进入北朝,进入北朝之后,和亲团的人会先停留在使馆,那个时候我们会安排人将你换出来。”

谢颂贴在马车旁,隔着帘子跟谢知焉说道。

谢知焉挑了挑眉头,这是啥意思,她不是以安明公主的身份进入北朝,怎么的,还有别的波折。

仿佛是看出谢知焉心中的疑问也有可能是觉得谢知焉脸上的表情过于的幽怨,谢颂也没有皱眉,也没有不耐烦,算是用着一个很温和的语气对她解释道:“北朝的朝臣不会允许南朝公主成为北朝的皇后,所以安明公主只能够是皇妃。

之所以会有安明公主,只是因为需要让你有一个合理的身份到北朝,进了北朝之后,你就会恢复你原本的身份。”

“谢家的身份?明年上的谢家不是没有嫡女吗?你们要如何解释这忽然多出来的嫡女?”

谢知焉大约明白谢颂的意思,但是她不理解。

“叔父没有跟你说?你这次回归北朝,叔父的身份就彻底的消失了。

谢家二子谢让,是整个北朝都知道的存在。而谢让离开谢家许久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你回谢家之后,谢家就会对外宣称谢让身亡,而你作为叔父唯一血脉被谢家找到。”

“这事情,不会有人不相信吗?这事情,就很像是假的啊。

那随便找一个人,对外估计也是这个说辞啊!”

谢知焉觉得自己的太阳穴有点跳。这跟随便找一个按上他的身份,有啥不一样的?为什么一定要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