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安远被皇上下令关押之后,弹劾马家的奏折就像是雨后春笋一样,源源不断的往皇上的案头递来。
皇上看一个气一场摔一个,特别是看了冷国公上泣血上的奏折之后,坐不住了,直接叫自己身边隐着的暗人去查。
世家大族把持着财富这么多年,做点什么欺男霸女圈田之事,这在皇上眼里都算不得什么大事,竟然哪个男人升官发财之后,不想封妻荫子耀武扬威,轻的骂几顿呵斥一下,重的禁足撸官,等以后有事再启那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恩典。
他也愿意这么干。
这也是权谋纵横之策。
可这次的事真的太大了。
没想到这马家的胆子竟然如此之大,当初国有奸贼,冷家军全军被卖,只查到边境那个卖消息的小官,那小官家人早已全都转移,自己暴露被抓之后也是服毒自尽。
后来,事情查到当初的兵部尚书那里,因为除了冷家军,那个消息只有兵部尚书知道,因此晋帝大怒,一气之下就将那兵部尚书一家全都问斩。
可如今那奏折上却是说,那兵部尚书是冤枉的,而真正的背后主使,居然竟是马家远。
为的就是能将冷家军全部收归自已麾下,只是后来事与愿违背,所以才不得不金蝉脱壳,将那小官抛出。
不过,便算是没有将所有冷家军收归麾下,冷家军经了那些事,部众大减,也有很多划归到了马家军里,冷家军也从此前大晋四大拥军之氏的第一军变成成排名最末,不但是最未,冷家军明面上还是称冷家军,但冷家的嫡系差不多死得精光,军中已多是旁支外系,很多早就已经是皇上的人了,但其中也有别家安排的人,其中自然也有马家的探子。
如此冷家军不再是从前的冷家军。
而与马家一直不怎么对付的兵部尚书也被除掉,最后也算是一石二鸟了。
冷、樊、澹台、马家,四家都是大晋能以姓氏拥军的军侯公府之家,每家家主都能私自养军拥军一千之数。
樊家投了皇室,嫡长子也就是樊国公拥兵一千,但实际却只有五百,另有五百为皇家禁卫,受皇族亲领,樊家军里也多有宗室子弟在樊家军中任职,所以皇帝才放心将统管京中安危的军机营交给樊家。
冷家差点倒台,上去的居首的却并不是马家,而是澹台军。
澹台军从前晋帝也颇为忌惮,但自冷家之事发之后,澹台军直接求晋帝消减个人拥兵之权属,将晋帝安插过去的人,基本都放在要职之上,这让晋帝安心不少。
也是因为安心不少,才允了冷家与澹台家之间的婚约。
只有马家军,马家虽是太后的母家,但如今他身为帝王却从未真正安排进去过一人,马侯因有太后撑腰,他塞进去的人,要么边缘化,要么死于非命。
晋帝将军中形势分析得越清析,就越是愤怒。
“他居然敢!”
为了除去冷家,他马家居然就敢将消息放给吴国,看来那个拓跋尚与和怡……
想到和怡大长公主,皇上又派了人出去……
……
据奏折说,兵部尚书的夫人去世前早就中了毒,经常头痛炸裂,只有相关的解药才能缓解,马家便是通过下人给夫人下毒,控制了夫人,由夫人的手从尚书大人的书房里偷得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