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贵人办事,自然是宜早不宜迟,哪能让贵人久等,宁心瑶天不亮就了身,一大早便进了宫。
因为斋戒,宁心瑶这几天都是茹素,昨天中午上的下人们送来的餐点竟然只有小半碗米饭,小半碟青菜,更是在老太君的要求要过午不食,晚上别说吃食,连水都未让她喝一口,因为怕她今天入宫要解手,今天早上也只让喝了点参汤,别的啥都没用。
据说那些上早朝的朝臣家中有条件也是只用一碗参汤,直到朝会结束的。
可宁心瑶天天吃得饱饱的,猛然来这一招,真有点架不住,出门时是饿得肚皮贴肚皮,整个人于是精神也不太好了。
不过,柔柔弱弱的样子,却更显几分女儿家因为的柔弱美态,倒让老太君很是满意,觉得这几天的工夫没有白花。
贵女不就是应该这样吗,弱不胜衣,吐气如兰。
在家里有老太君和嬷嬷知夏等盯着,老太君不让多用,宁心瑶又不能进厨房,初一这两天被她指派着出去办事不在家,想偷吃也偷不着东西。
嬷嬷丫头们大约是见惯了贵女们为了瘦身显弱态少吃,并不觉得姑娘一顿不吃如何,但初一不一样,姑娘一直便是个爱吃的性子,猛然间没得吃的怎么受得了,那怨念的眼神,让她老心疼了。
且,她听姑娘说过,进宫到陈妃宫里还得步行,得走老长一段路,走路不要力气的吗?作画也需要体力,便耍了个小心眼,吃早点的时候,趁人不注意将两个白馒头偷偷的塞到了衣袖里。
她不能入宫,但是却是需得陪着姑娘坐马车,送姑娘到宫门,好方便接姑娘回家的,于是上了马车,无人时初一便将两个白馒头给拿了出来,到宁心瑶的眼睛前晃了一晃,“铛铛铛……”
宁心瑶见到两馒头,眼睛跟着馒头转,恨不得抱着初一叫爹。
不得不说,人是铁饭是钢,两个白馒头虽小,但下肚之后,她便感觉自己有些活过来了,身上总算有了些力气。
“初一,你是本姑娘的恩人那!”
初一倒是习惯了自家小姐这人来疯的奇言怪语,“要不等小姐进了宫,婢子再去买些吃食回来,放在车里,一会小姐出来便有吃的了?”
“那一定要买聚安堂的烤鸭。烤鸭那个吃着香,妈咧,为了个画,三天不知肉滋味,嘴里都淡出个鸟味来了。不能想,一想要流口水,人就更饿。”
宁心瑶哀嚎的样子倒让初一又笑了一回。
当然了,宁心瑶也只有无人处和初一如此,等马车到了宫门,内里有宫人来接,出了轿厢,宁心瑶的贵女范便立时就端了起来,下颌高抬,眼敛微垂,那叫一个清冷高傲,不可直视。
那宫人也是个有眼色的,见宁心瑶婢女手里提着一个大箱子,递给宁心瑶,不用宁心瑶上手吩咐当下便接了过来,然后客套了几句,便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还说了些宫里的事,和阿谀奉承的好话,倒比上次那个静悄悄引她入宫一句话都不说的人要强上许多,宁心瑶便也比上次放松了不少,至少没有和上次一样沿途都没敢随意抬头。
放松下来,便也领略了宫中的一些风采。
比如宫里雄伟大气的建筑,还有宫人的着装,还有一些沿途的人来人往。
大晋的皇宫还是很宏伟的,里面也是戒备森严,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每走不远,便会遇到巡逻的侍卫。
宫女们见宫人领着她来,也都是纷纷避到路的边缘,等她过去了之后,再上正道离开。
只有一个例外,领路的宫人领着她的时候,前面突然来了一行人,打头的是两个华服女子,后面跟着成群的宫人,那宫人小声提示了她一句,“前面是贵人。”
然后跪地请安,“给贵妃娘娘请安,给刘嫔娘娘请安。”
那宫人如此一说,宁心瑶便知道对方两人是什么身份了,她是臣女,自然不用跪,只行了个福礼,“见过贵妃娘娘,见过刘嫔娘娘,给两位娘娘请安,两位娘娘万福金安。”
李贵妃深深的看了宁心瑶一眼,眸光锐利,也不说叫起,也不说不起。
没等到对方回应,宁心瑶便自己站直了腿,避到一边,让路的意思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