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说鱼可以吃稻花,鱼粪能让水稻更加高产,叶振文一直觉得有道理,所以经常去田里看鱼的长势。
但是加上鸭子,就大不相同了,京城倒是有几间烤鸭店,但是也就那么几间,喜欢的人不多,他也不喜欢。
毕竟种地也好,养鸭子也好,还是要赚钱吧?
现在还请人来养,那就更加不同了。
盖鸭舍和鸡棚的时候,山上也修了两间屋子,就为了将来养殖的时候住人的。
不大,但是对柳家三兄妹来说,已经是天堂级别的待遇了。
鸭舍是盖瓦的,屋子自然也是,如此下雨天也不用淋雨了。
三兄妹除了一床破被,几乎就没有家当了。
杨家发达之后,家里添置了不少新东西,旧的惠氏舍不得丢,刚好,全送给柳家兄妹了。
旧的衣服、被褥,还有一些有点破口的锅碗瓢盆,柳家兄妹欢喜得不得了,只恨不能干脆卖身给杨家,以后一辈子都在杨家做事。
能有吃的食物和住的地方,简直就是长期以来的美梦终于实现了般,幸福得不要不要。
现在鸭子还小,柳家兄弟照看着,柳四则主要照顾那几十只鸡。
幼仔很容易死,养的时间也会长一些,半大的虽然贵一点点,但是成活率高。
不过柳二说,会有这么多半大的小鸭子也可能是没有人想要养鸭子,卖不出去,就自己喂得半大了。
前面还担心养鸭子不赚钱,知道杨家居然住了京城了厉害的懂农业生产的大人之后那是半点顾虑都没有了,还叮嘱弟弟,听东家的话,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说起来这位京城的大人在这柳溪村越来越像个普通的农民而不像个大人了。
偷听杨雪的话,这位大人已经立志要写一本专门的农学传记了。
当年科举从政的野性心报复已经消磨殆尽了,他自己的文采学府他也清楚些不出什么惊鸿文章来,但是写一本农学传记还是可以的。
一样可以流传千古。
所以对村里各种与农业有关的事情都特别的上心。
现在杨家开始养鸭子、养鸡也是时时关注。
这让小全有点不解,好好地在京城做老爷,日子不知道比现在体面多少倍了,现在天天出去跑,人都黑了几圈了,有意义吗?
不过人家是老爷,他听主子的。
杨家的伙食好,偶尔还能吃到甜甜的糖,比起在京城,他的日子是舒服不少,自然不会提出意见来。
就算有的时候杨雪让他做点事情,比如出去震慑普通的老百姓还能得个十几文钱的赏钱,攒起来也有上百文钱了,额外得又不费力气,还是很愿意的。
一切很顺利的进行。
田里的鱼长得差不多的时候,杨雪指挥大伙去捞鱼。
这会儿田里的活还没有到忙的时候,村里闲着的男人不少,大伙都愿意来杨家做事,工钱高,要做成什么样事情都讲得很清楚,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