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寻找商机(1 / 2)

杨瑾伤得“很重”,自然不能出门去卖手绳,惠珠儿人小,不会招揽生意,卖了两天才勉强把家里的存货给卖完了,杨雪干脆放弃了这门营生。

每天不是米饭就是面条,日子在村子里已经算顶好了,没办法,有“两个病号”嘛。

惠氏做的被套已经有十来床了,家里的床都换上了厚厚的新褥子,被子用的也是新棉花,被套虽然是用布条或者布片拼凑的,但也是新的,还很好看,底面是整块的棉布,不影响使用,又暖又软,至少过年不用受冻了。

吃饱了,睡在温暖的被窝里,杨雪感觉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年还有一段时间,天空已经开始下雪了,薄薄的一点点覆盖在屋檐上,堆雪人远远不够,但也够冷的,尤其是柳溪村属于南方,一般人家里既没有暖炕也没有地龙,取暖基本靠抖。

卖编织家里也算赚了不少钱,又有了“赔款”加起来竟然也有十两又五百四十文钱这么多,全家人都舒坦了很多。

铺盖换了新的,衣服鞋子也换了新的,里面还填充了厚厚的棉花,对于杨雪还是叫冷,多少有点吃惊,只是她一个月前投河未成,只怕是留了后遗症。

惠氏决定给女儿弄个炭盆,这样大家也都能在一间屋子里取暖,做点什么杂活,中国结和手绳的事女儿说已经挣不了多少钱了,也就不弄了。

生炭火杨雪自然不会反对,该赚的钱还是要赚。

让惠氏拿了做好的被套和枕套去卖,那一堆布条布块里面也有一些料子好的,杨雪按照大小让娘做了条形、方形和三角形的拼花,看起来也是有档次的,成本低但是耗费精神啊,所以价钱一定不能低。

惠氏以前生得好看不知道多少后生追捧的时候就是没脾气的,出嫁前凡事都听她爹的,夫君在的时候听夫君的,现在自然都听儿女的。

被面是好看,选的都是值钱的布条缝的,光鲜亮丽有档次,女儿说的价钱她就算觉得不可能卖出去的,也不会反驳。

能卖出去是好,去镇上最重要的还是给家里添个炭盆,免得杨雪受苦又要发脾气。

十几文钱一斤的碎布,家里用的不算,这四床被套和枕套,居然卖了整整九百文钱,布店的掌柜还连连追问有没有,惠氏对赚钱的难易程度刷新了认识。

女儿以前读书的时候她一直觉得女娃子读书没什么用,现在赚钱了才知道,书读的多真真是有用的,她没想过女儿的想法和这年头读的书没有任何关系,就盲目的觉得是读书有用。

得了钱,惠氏买了一篓子的木炭,她可不像杨雪那般大方,让人送货上门,自己背着走回去。

回去烧了炭盆,一家人围坐着说些日常的事情,惠氏说起路上遇到钱氏,恼怒她家居然能够烧炭过冬。

冷嘲热讽好一通,一般人家也就烧饭的柴火熄了明火,剩下的暖暖,也暖不了多久,炭嘛,也就过年的时候少有的几家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