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上回惊蛰拒绝了唐十八的求亲之后,唐十八不但没有气馁,反而粘惊蛰粘得更紧了。叶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介意适时的帮他一把。
“谢夫人!”唐十八乐呵呵的朝着叶欢道谢,一双桃花眼却没有离开过惊蛰。
惊蛰轻咬着下唇,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身出去了。
唐十八也立马告退,追了出去。
叶欢看着他们眉来眼去的,什么都没说,只当没瞧见一般。
又过了两日,牙行那边总算是有了消息。只不过,要价却是要高出了叶欢的预期。
“这年头,生意难做啊!”
“这铺子好些人一直想买,东家就是舍不得卖,若非家里出了点儿事,这好事怕是还落不到你们头上!”
牙行的掌柜如是的说道,无非就是想多捞些银子。
唐十八也不是个蠢的,怎么会任由他漫天喊价,三两句话就将对方的气焰给压制了下去。最终,以两千两的价格签了契书。
契书拿到手之后,唐十八便在门口贴了召伙计的告示。不到三天,人手就都凑齐了。
叶欢亲自去看了看,对唐十八挑选的铺子十分满意。
“夫人,您可想好了做什么营生?”唐十八陪着叶欢将铺子里里外外逛了一遍之后开口问道。
叶欢心里其实早就有了盘算。“我打算开米店。”
“米店?”听到这个答案,唐十八显然很是惊讶。在他看来,米店太过平凡无奇了。而且,这边的百姓大多爱吃面食,对米粮并不怎么喜爱。卖些稀缺物件儿岂不是更赚?
叶欢从楼梯上下来,叹了口气说道:“西北百姓大多贫苦,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纵然有不少的富贵之家,又有多少人愿意花大价钱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呢?”
这些问题,叶欢早就想过。奉城不比京城,这里的百姓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又怎么会有那个闲钱去买瓷器这种高档货?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官宦富户是有那个闲钱,可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有多少?一开始或许会觉得新鲜,可日子久了就会无人问津。
“赔钱是小事,如何将铺子长久的开下去才是正经。”叶欢不紧不慢的说道。“尤其是这边常年闹灾,吃食自然是摆在第一位的。”
唐十八听完叶欢的话,不由得对她竖起大拇指。“夫人高见。”
“什么高见不高见的,不过是过过苦日子,知道百姓最缺的是什么罢了。”叶欢摆了摆手,并没有因为他的称赞而沾沾自喜。
在奉城逛了几圈之后,叶欢深刻的认识到了边城的贫苦。所以,她将原先那些不成熟的想法摒弃,最终决定从江南运粮食过来卖。
今年雨水足,江南大丰收,米价比往年要低上许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奉城的米贩子也有不少,不过大多只是小打小闹。叶欢要做就要做大的,加上有着官家的背景,手续很快就批了下来。
于是,叶欢便找人去了南边儿,从南方各镇收购米粮。
叶欢所做的事情,宋霖很是支持。而且,他还有更多的考虑。眼看着战火一触即发,军队一动军备物资就要跟上,总不能让将士们空着肚子上战场吧。如今国库空虚,指望朝廷的补给还不如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所以,从南方运米粮过来,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半个月后,第一批粮食运进了奉城。又过了半个月,其他车队陆续抵达,将刚刚修建好的粮仓都填满了。就这样,叶欢的米铺子顺利的开张了。
听到鞭炮声响起,不少的百姓都朝着这边聚拢过来。
“四方米店。”有识字的人看了那牌匾,大声的念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