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您说这些做什么,什么拖累不拖累的,您为儿子付出的还少么?!”宋尧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难受,急的眼睛都红了。
宋孟氏的视线扫过屋子里的其他人,见媛姐儿也在,不由得叹了口气。“怎么把媛姐儿也抱来了,过了病气可要怎么好。”
“瞧母亲说的,媛姐儿是您的亲孙女儿,您病着,她自然是要过来尽孝的。且太医也说了,您的病并不会过人,待一会儿无妨的。”齐氏忙站起来答道。
宋孟氏看到齐氏的转变,心中略感欣慰。“你有心了。”
见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叶欢便转移话题道:“前年生泓哥儿时埋下的青梅酒我命人挖出来了,一会子温了给大家伙儿驱驱寒。”
宋孟氏病着,叶欢本不该拿这事儿出来说的,可看着一家子都愁眉苦脸的,她着实心有不忍,便忍不住说了出来。
宋孟氏如何不清楚她的用意,倒是没有怪罪,颇为赞同的说道:“也好,许久没有尝过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泓哥儿就快两岁了。”
“祖母。”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儿,正拿着糕点往嘴里塞的泓哥儿立马规矩的坐好,恭敬地唤了一声。
宋孟氏听见泓哥儿唤她,脸上立刻绽放出了笑容。“泓哥儿真乖!”
见弟弟得了夸奖,薇姐儿也不甘示弱,端了杯花茶上前。“祖母口渴了吧,喝口水润润喉咙吧。”
“薇姐儿真孝顺!”宋孟氏抬手接过杯盏,也夸了她一句。
小姑娘得了夸赞,高兴的跟什么似的,一张脸兴奋地红彤彤的,格外的娇俏可人。
宋孟氏到底是病入膏肓,坐了一会儿就熬不住了。叶欢扶着她躺下,便带着一大帮子人出去了,以免打搅到她休养。
出了福安堂,叶欢与齐氏说了会子话,就带着几个娃儿回了正院。
翻过年,薇姐儿和辞哥儿已经五岁了,泓哥儿也两岁了,几个小家伙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就像那庭院里新长出树枝的垂柳,充满了生机。
“一转眼,孩子们都这么大了。”叶欢满是感慨的说道。
宋霖揽着她的肩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夫妻二人站在亭子里,看着几个小家伙追来逐去,顿时生出一种岁月安好的宁静来。
正月十五过后,宋霖宋尧又要去当差了,去宋孟氏跟前侍疾的也就只有叶欢和齐氏。那个叫立夏的丫鬟早在年前就被打发出府了,至于去了哪里,叶欢不得而知。不过可想而知,她的下场不会太好。宋霖在知道宋孟氏是因为这丫鬟才气得病倒,自然不会轻易地放过了她。
“大嫂,我,我想回娘家一趟。”这一日,从福安堂出来,齐氏就憋不住,满是祈求的对叶欢说道。
叶欢感觉得到她近来一直心神不宁的,怕是跟娘家那头有关,也没有为难她。“你且安心的回去吧,娘这里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