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就在这时候,荣世贵一身黑灰的赶了过来。身后有大管事,还有一个姑娘,那正式商瑛侯身边的侍女海英蓝。
看到海英蓝跟在后面,姜悉就知道是商锦蓉让丫鬟去找人了。心中虽然也膈应荣山堡说让去找人,却还迟迟不见人来的做派。可又让这女人占了先,他难免又觉得被压了一口。“荣大人,你可查到了塌窑的原因?”
没有客套就开门见上,荣世贵还觉得这事儿挺好。完全忽略了自己那侄子已经说了许久这件事。“回大人,我仔细检查过了,窑并没有问题,何况也不是只出了这一窑瓷器。而且在入窑之前,我是亲自检查过的,万无一失才会放入。所以一时半会儿这到底是怎么塌的,还没有查清楚。”
姜悉皱了眉头:“那你有没有想过,是工人懈怠,才有了这个祸事?”
商锦蓉同样皱着眉头,却是因为姜悉的问题。因此也不等荣世贵回答,而是问姜悉:“姜大人。既然荣大人说,入窑之前他亲自检验过,那就证明窑十分坚固。塌窑除非是搭建不利烧塌。还有就是外力所致。但稳固的窑也不会简单一碰就塌。哪怕工人有所懈怠,那也最多是瓷器烧毁,而不会是塌窑。我倒是更想知道,荣大人有没有怀疑过,是谁在搞鬼,故意弄毁了这批瓷器。”
商锦蓉可以不给面子的直接打断姜悉的话,但姜悉却不好意思用同样的办法把商锦蓉的话噎回去。所以他只能继续憋气,听荣世贵回答。
原本听姜悉问问题的时候,荣世贵觉得有些烦躁。他已经都说了,自己检查过确认万无一失才入窑。还问什么工人懈怠,根本就什么都不懂。而此时他已经很头疼了,还要解释这些事情,当真是十分不爽。可是这位女侯爷就不一样了。她似乎明白烧窑的过程,而且问的问题切中要害,这让他方才不好开口的事情,有了可以诉说的理由。“回侯爷的话。下官也的确有这方面的猜测。但是开窑之后,窑厂里不允许外人进出。并且又五队巡逻人在窑厂周围不停巡查。若是真人人作乱,那也应当是内鬼。可下官现在最想要做的,是赶紧解决掉这批瓷器,查内鬼再要紧,也是皇差更重要。”
姜悉听后点了点头:“荣大人这么说,本官也不妨为你写一封陈情书。”
荣世贵赶紧躬身施礼:“多谢大人!”似乎这位姜大人并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不近人情。
商锦蓉问:“那你认为,还需要多久可以将这批瓷器做好?”
荣世贵叹了口气:“虽然本就做了烧坏这一窑的准备,多做了几批相同的瓷胚。但要想完成,少说还要六十四天。这只是初烧,这批瓷器还需要再入窑两次。所以时间少一日都不行。”
精确到了天数,说明荣世贵已经想好了要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而不是先去想如何推脱责任,可见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商锦蓉点了点头:“距离皇后的万寿之期还有半年的时间。算上运送的时间,虽然紧张了一些,但还可以完成。有了姜大人的陈情书,本官也不吝啬多加一份。我相信处罚不会重。但你得保质保量,一定要安全准时的将这批瓷器送达。”
荣世贵这下放心了:“多谢侯爷!多谢侯爷!下官一定不再让这件事发生!”
送荣家窑厂出来,商锦蓉跟海英蓝耳语了几句,海英蓝便没有上马车。
姜悉因为一直堵着气,就多留意了商锦蓉几分。发现了这个,立刻挑了眉梢。等回城进了甄贤馆。姜悉又让人请了商锦蓉。
这次商锦蓉没有过去,而是让流云替自己去的。当然要说什么,她在马车上就告诉了流云,因此面对姜悉的问题,流云笑呵呵的把商锦蓉的话都告诉了他。“姜大人。侯爷的意思是,荣家这件事虽然不归咱们管,但到底是官窑,他们也是皇商之列,因此做个顺水人情就罢了。过多的事情,咱们也不适合过问。尤其是荣家那些不当家做主的人说了什么,您也不用放在心上。只瞧着当家人就成了。”
姜悉眉头紧锁:“侯爷为何不自己同我说?”
流云笑了:“您也知道,女子嘛,总是有时候身子骨儿不舒坦。今日又颠簸进了山,自然是疲劳得很。不似您,堂堂男子汉,力气有得是。您就甭跟小女子们计较这个了吧?”
姜悉深吸了口气:“那侯爷的意思是,那荣山堡有问题?”
流云回答:“这事儿啊,其实您自己心里也有谱。我不说侯爷怎么想。我跟您说说我怎么想的吧。这少东家不是自家的亲儿子,而是堂侄,还不是嫡亲的侄子,您觉得这合理吗?”
姜悉表情凝重:“但也许是荣世贵觉得自己的子侄没有堂侄有本领?”
流云道:“差不多。那会儿您在跟那位少东西说话的时候。侯爷身边的英蓝姑娘不但是去请人来。也是顺便打探了一下。荣家这件事人尽皆知,荣大人这嫡系一脉单传。他倒是有个儿子,却是体弱多病,今年十六岁,肩部单手不能提。烧窑可不是个轻省活,他干不了,也受不了烟火气,可荣家的家业不能断在他这里。只能在族里寻了个有灵气儿的。就是如今这位少东家了。”
“那不就得了。说明荣世贵觉得这个侄子是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