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最听父亲的话。所以驸马很耐心得很美玉说了好几日的朝廷禁忌。公主也耐着性子跟女儿解释要如何跟公婆相处,如何管理家宅。
也是这个时候,公主和驸马才有些后悔。他们以前只希望女儿可以过得无忧无虑。将来找一个女婿回来,也没有敢欺负女儿的道理。可如今女儿挑选了这样的夫君和婆家。那就完全不同了。即便唐家和张家会哄着美玉,可美玉若是不懂事,婚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所幸婚期是在十二月初八。他们还有半年的时间,多教教女儿这些以前他们忽视了的事情。
而唐家这边,除了要重新给张晏的宅子加以扩建,更是张罗着再买一个小一些的宅子,给张家大爷和张熙两口子居住。自然等到张家人过来了,张保宝也会搬去新府。而等到张家大爷夫妻带着儿子儿媳回去侍奉老太爷之后,张保宝还是要被张晏接回去的。
这一点公主和驸马没有意见。那家不分家的人家,不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女儿只需要跟一个年纪尚小的小叔子相处。还不需要侍奉公婆呢。这已经要比很多女子婚后要处理的家庭关系简单许多了。
不过这半年的准备期,张晏也没打算跟美玉不见面。偶尔美玉会到唐家去做客,张晏就会放下卷宗过去吃饭。自然全家人都会给他们这未来的小两口独处的时间。
而更有时候,张晏还会偷偷的让人给美玉送一些小玩意儿。有时候是几株鲜花,有时候又是自家妹妹亲手做的最新款式得的珠花被他“抢”来送给未婚妻。当然还有父母新做的菜式,二姑新设计的衣服,甚至还包括他自己看卷宗时看到的一些故事。或是悲惨的,或者是大团圆结局的。总之这些来自于张晏自己和家人的东西,每一样都成了郡主心中的宝贝。
张晏这么做,当然是合规矩的。毕竟他们已经订了婚,而且是钦天监选好的日子。所以在成婚前三个月更之前的日子,下过的未婚夫妻是可以见面说话,甚至若是赶上女儿节、花神节和乞巧节的时候,未婚夫妻还可以一起出去游玩。
也是因为这些东西,公主和驸马都明白了张晏的确也用心的在疼爱自己的女儿。这让他们这做父母的放了心。自然对女儿每天只想着成亲的样子,也就不那么酸溜溜了。
不过张晏这边却并非只有跟美玉培养感情。更多的时间,他都是在刑部里跟着学习。这是太子的意思,刑部自然可将各地汇总上来的卷宗借他观阅。董盛也会时不时的让张晏过去,将他多年来为官的一些经验和窍门加以传授。
朝廷对张晏的厚待是所有的都一清二楚的。其实考到如今,这些进士老爷们也都知道,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对公平可言。张晏就是有这样的家世让他明明殿试第八还能得到头份恩宠。但并不是人们明白就一定不会嫉妒的。
类似于梁友吉这种,便是知道自己偏听偏信了,也冷落了肖氏。但他对张晏的反感,已经埋下了种子。
五月末,今科这些进士老爷们就多有了安排。状元郎被安排在检察院,跟随张久安做了郎使,这个职务虽然只有四品,但也是可以随时跟在监察御史身边做实事儿的人。而且皇上特准可以每日上朝。
榜眼恢复其祖上勋爵,承袭白泸伯,并于翰林院参与《夏录》撰写,官职正五品,比不得状元,确实个悠闲自在,又可以有许多书能读的差事。对施宣来说,没有更好的了。
而探花梁友吉却只得了一个翰林编修的职务。说起来是个六品官,可在京城这就是末流。而且翰林编修也有不同。比如施宣那个参与的是夏朝官方的本朝记录。朝廷上下百姓民间的大小事情都要记录下来。将来那是传承给大夏后代的重要财富。每一个撰写者都有记录在案,再这个夏史上是有名字的。但其他翰林编修多是以给国家收藏的图书编号排列记录为工作。至于那些可以记录奏章,以及誊写皇帝皇子包括重臣文章的,就更不是普通编修可以做的了。
因此虽然夏朝的翰林院直接归属皇帝。可里面的官员却也不都是有后续发展的。更关键的是。今科这二十八个进士里。有八个都被安排进了翰林院,做了同样的官职。而又一些远远不如梁友吉名次的,都外放做了官。
当然,还有十个人处于等待的状态。于是这些人有六人进了京城的几家书院。还有四人则回了原籍。到时候朝廷再想安排官职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就近就在本地做一些小官。看着是不如留在京城划算。但过了殿试的这些进士老爷,每个月是有朝廷俸禄的。回乡之后自有不少人巴结,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留在京城经历那些挣扎与沉浮。
梁友吉心怀不满,他自然不敢说吏部的委任不对。他只能把问题归咎于像张晏这样的人走后门。
有他这个想法的人其实不少。但却没有人会去得罪人。所以梁友吉酒后吐苦水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搭茬。毕竟这地方,就不是可以说张晏的地方。
商锦蓉听锦香居的伙计说完这些话。脸上没什么变化。“我知道了。这事儿你就当没听过。不要再对外言讲。于咱家的生意不利。但记住,日后他再来,也要留意言行。”
伙计离开。小五从屏风后面出来。“娘。您怎么还不下逐客令不让他来脏了咱家的地方才是真的。”
商锦蓉摇了摇头:“何必给他那个脸面。而且若是咱们这么做了,岂不是更给了他到处说讲咱们得把柄?”
小五皱着眉头:“那也不能任由他这样胡乱栽赃大哥吧?”
商锦蓉点头:“自然不能。你去把这件事告诉你姨夫。他肯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