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见唐光远放下文章,皇上问:“唐君平,你这内侄的文章觉得如何啊?”
唐光远对外的人设可一直都是直言不讳的。所以将文章放下之后,立刻跪倒回禀:“回万岁。臣侄用笔稚嫩,却立意不差。虽然有些想法天真了一些,可若是没有人敢想,那将来又有什么人敢去做呢?所以臣觉得,尚可。”
皇上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便让众人传阅这篇文章。因为文章里的内容,涉及到了工部和户部的一些事情,所以先是这两位尚书大人发表了意见。
但他们也不傻。皇上第一个就挑着看了张晏的文章,还直接先给了安南侯看,那意思还不明显么?但他们也都知道,他们这位皇帝不是一个愿意听刻意奉承的人。所以就这本章本身提到的,关于商贸发展的事情,两位尚书还小小的争执了一番,之后才一同表示,虽然有些地方有些想当然,但方向却是正确的。只要加以斟酌改良,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但就文笔而言,的确是不如那些考了几次几十次的学子们老练。可却也透着一股年轻人的洒脱和朝气。
余下的众人也都发表了意见。无非都是挑点小毛病。然后夸一夸有想法。唯独董盛说得最直接:“万岁,臣觉得,此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文武兼备。是个可塑之人。但年纪尚轻,虽然也有些阅历,但也都是从旁协助。不如让其有一个锻炼的机会。也不枉费这让人欣赏的心思。”
皇上听后面带笑容:“爱卿所言正和朕意。那太子,你又觉得如何呢?”
秦尊一直在一旁一言不发。当然对于张晏他是非常欣赏的。但是他心中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如今父皇将唐家夫妻捧到了这个位置。一门双侯,那赵氏还做了真正的四品命官。这无疑都是这夫妻二人的话语权。若是再多一个由他们养大的侄子。这唐家的权利就更大了。他是知道唐君平对自己忠心,也知道赵锦蓉为国家卖力。但对于一个上位者而言,如果可是父皇问了这个问题,他也不能反着来。于是他躬身回禀:“回父皇。儿臣认同董相的意见。张晏虽然的确是个人才,但仍需历练。”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无非是给张晏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但其实六部都不想要么一位。毕竟他去了,就是为了顶旁人的差事,官职还不会太小,这要是再历练了几年之后,他们这几位尚书就岌岌可危了。好在皇上当时就表示,张晏这样的年轻人,还是要到地方上去看看真正的民间疾苦。虽然没有直接委派官职,但要外放做官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
唐光远听后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对张晏来说,外放做官才是最好的选择。不然风头太盛,就会如之前的自己一样,什么都没做就树下几个敌人。何况如今他们唐家风光无限,自己刚回来皇上给了自己一个训练御林军的任务。这要是自家侄子再在京城六部那一个做一个要职,那就更是招眼了。
殿试的结果,张晏没能得到头三甲,状元是一位四十三岁的余郡人。说起来也曾是少年天才,十五岁中了秀才,十八岁便成了举人。只是在往上这进士考到了今年,才算是得中。不过一举夺魁也是光宗耀祖了,而他这个年纪在有史以来的状元名录里也不算大的。至少为官还能有二十载,也是前途无量。
榜眼是京城人士。家中是末流的勋贵。年纪比状元还长五岁。文章实在是写得漂亮,也是言之有物。只是唐光远心里清楚,这位榜眼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清闲的官职,不会高,也不会有什么升迁的希望。只是皇上那意思,是要再在他家的袭承勋位上给一个恩典。倒也可以让儿孙这两辈受益了。
探花郎却是个风流俊品的人物。三十有三的年纪,比唐光远还要小上不少。这在三甲里,也已经够得上年轻的了。而且这位探花郎也是个不得了的。曾经发誓不高中就不娶妻。所以如今对外仍说是没有妻妾。但即便是榜眼家到了末流,没有多少钱财,那也不是普通人家可比的。能供给读书十几甚至几十年的人家,少不得都有些银两。最次也会接受富有亲戚和乡绅的自助。这位探花郎家中就很是有钱。还有兄长是个做大型牛马交易的商人,而且这位虽然不是京城人,但在京城备考两年,也早就风流名声在外,又因为相貌的确出众,可是引得不少女子为之心动呢。
这三位里,状元的文章其实辞藻修饰不如榜眼。但却非常实用。他讲活与灵活变通联系在一起,写得文章不长,却是能让人反复思考都能有所得的好文章。至于探花郎,文笔中也带出了洒脱的性子,虽然是殿试,都应该谨慎行文,但字里行间还是带出了些许幽默的感觉。至少皇上看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微笑,而且这他的题目也与经商相通。只是张晏写的是商贸可以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多少好处。而这位梁友吉梁探花,却是很生动的将经商中的一些手段写了出来。并且说了何为“无奸不商无商不奸”,而这奸和活之间到底要如何掌控才能不越过那叫中线。
其实能够让皇上多看一眼的,基本都是关于国家发展的。而有几位些的那些歌颂生活美好。表示在夏国活着有多幸福之类,全部都是一些言之无物的堆砌之言。也是因此。虽然张晏的文章文笔上不算特别好。可也有了第八的成绩。这可足足比他在会试二甲第三的名词,提高了五名。
二十八人,自然都是要录入进士名录的。但却不是都有官职安排。至今没有安排官职的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都有上百人之多。他们这一科能有几个真正出仕的,还真的是一个悬念。毕竟皇上不会当殿宣布他们都要被安排再什么位置。
商锦蓉是在唐光远和张晏出来之前知道自家侄子名次的。听到说是殿试万岁钦点的第八名,周围人都向她恭贺。这第八名不高,却绝对不能说是低。而且不如前面的三甲惹眼,却也已经在被安排官职的那个“段位”了。
美玉高兴坏了。兴奋的差点儿蹦起来。还是公主拉住了女儿,才没让她做出那么丢人的举动。可这一幕落到商锦蓉的眼力,却是笑了。“高兴还是得发泄出来才会舒坦。公主,不知可否让臣带着郡主到宫门外等候?”
昭平自然知道商锦蓉是为了女儿着想。她其实也担心一会儿张晏出来,自家这个丫头会直接冲过去。这大庭广众之下,又是在前宫的麒麟阁,她可以丢这个人,但皇家却不行。所以她带着感激的点了头。“那就有劳妹妹了。”
带着郡主到了外面。商锦蓉便让美玉跟自己上了马车。到了马车上,美玉的激动劲儿立刻就绷不住了。“姨母!我真的太高兴了!晏哥哥果然超级厉害!虽然不是最厉害,但是也非常非常厉害!”
商锦蓉笑了:“他总有不如旁人的地方。并不可能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