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转眼间,初雪飘落。院中的早梅也已经有了含苞待放的架势。晨起,李家那几个小的也都被送到唐家。之前阮辛和石珩他们几兄弟住的跨院儿,早已成了孩子们的家学所在。
李权旺和李权德过了年就八岁了,他们五岁开蒙,如今已有三个年头,到了京城之后在家学里学过今年,来年就要进书院读书了。而李昭儿和李权孝还小,却正是开蒙的年纪。跟着小六一起,几个孩子每天都有说有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孤单。
下了雪,先生也来了雅趣,跟大管家知会了一声,就到后花园去观梅了。虽然这梅花还没有开放,但欲放之姿也别有韵味。先生还不怕冻手的在凉亭里摊开纸张,绘了一张寒梅待放稚子戏雪图。就是以院中的梅树和几个孩子做了模样,画得十分可爱。
商锦蓉今日也难得清闲,听葡萄说王先生带着孩子们在后花园画画。她便过去看个热闹。正好见到这幅图收笔,忍不住赞叹:“先生果然妙笔生花!”
这位王先生是董盛推荐的。说不上是知名的大儒,但贵在人品端正,又不迂腐。对朝堂上的事颇为了解,却又没有那么入仕的打算。只喜爱研究诗词,还乐于探讨民俗风情。另其家中有小本经营,不鄙视商贾之家,这对唐家而言,自是极好的选择。这次离开,他们已经跟王先生商量好了,带着他一同前往。一来是孩子们还需要他的教导。二来湖河那边他们想办的一个学院,也需要知根知底的人帮忙操持。这王修便是最好的选择。
家学里请来的先生,虽然是收钱的,但却跟主家不是主仆区分。唐家对王修十分恭敬,王修自然也对唐将军夫人敬重。听商锦蓉这般夸奖,王修连连谦虚:“夫人实在是太过过誉了。学生这画也就是让孩子们一笑,哪里能担得起夫人的夸奖。”
这时候小五跑了过来:“先生先生,您画的真好看。我也能画!我画一下您看看呀?”
王修笑着点头。“好啊。那为师就把这里让给你。”说完侧后了两步,笑呵呵的看着小五小心翼翼的挪开自己的画作,然后拿起了笔。
对于自己的这些学生。小六虽然年纪小,但却是最聪慧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可以过目不忘的人。虽然平日里他不怎么说话,但每次说话都是一语中的。不管你是心里隐藏了什么,又或者是忽略了什么,他都能看出来。虽然小孩子说话的时候不会讲究那么多方式方法,偶尔会让人有些尴尬。但确是不可估量的可塑之才。但最让王修得意的,却是小五这个女娃娃。虽然她没有她弟弟那样的好记性,却思维敏捷。有时候问出的问题刁钻到自己都无法一时回答。而跟她讨论事情,她也总能有全新的想法。别人都说,唐家大小姐唐忆华像极了她的母亲。但王修却觉得,这妮子将来大了,怕是比她娘更要有本领才是。
小五的画打小就是看着商锦蓉画的。商锦蓉哄孩子的话多少带了一些前生绘画技法的影响,甚至画过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小五就喜欢那样的图案,所以今日画的孩童也就带出了那种样子。大大的眼睛萝卜一样的四只,弱化成了尖尖一样的手脚,虽然在王修看来实在是不成样子,但是又觉得有挺可爱。“忆华,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人的手脚是有指头的。”
小五笑呵呵的说:“娘说,画可以求实,但也可以求意。只要能看得出来就好了嘛。我一个小孩子,肯定没有人会对我要求过多的。”
得!这一句话出口,自己还不能过多要求了。王修哭笑不得。
商锦蓉连忙跟王修道歉:“王先生,小女顽劣,让您费心了。”
王修连忙摇头:“不不不。忆华天资聪颖见解独到,对任何事都能观之极微,是一个可堪大用之材。夫人不必妄自菲薄,孩子们还小,还是要多多鼓励为上。一味训斥,会泯灭了孩子们的乐趣和向上之情。”
这便是商锦蓉最欣赏王修的一点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很少会有人明白什么叫因材施教,什么叫鼓励教育。大多数人家的学子,只要有一点儿学不好,家人和先生都是用棍棒来惩罚。久而久之,戒尺和棍棒就成了学生门心中同学问画上等号的存在。而读书成才之人的比率本身就没那么高。如此一来,就又损了几成,得不偿失了。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鼓励教育。有些人就是一日不打都能上房揭瓦。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最正确的。
让孩子们回去习字,商锦蓉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王修。
王修既然答应了唐督军要跟随他们夫妻一起去商郡,也是奔着要开学府去的。他自然回去也没好琢磨这件事。人一辈子总要有一个目标,一个志向。开办学府就是他曾经的梦想。只是他知很清楚,以自己的观点,在京中办学必定会被人辱成误人子弟。如今唐家夫妻愿意让自己随心所想,用自己所长去教授学生。这是他最终下定决心跟随的最重要原因。
正因为是有相同想法的人,所以商锦蓉跟王修说起自己对教学的想法,才能畅所欲言。
亭子里,二人并未觉得寒冷。下人们也都听着津津有味。直到唐光远下朝回来,他们还在说着商郡学府,要不要也开女学的事情。
见上唐光远回来了,商锦蓉这才反应过来,他们聊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王修更是觉得有些越礼了,于是对唐光远深施一礼,连声致歉。
唐光远还有些懵:“先生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