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1 / 2)

如意空间药膳香 果子 2215 字 2个月前

第330章

陈威的为人,唐光远相信。至少在今时今刻,还没有什么是值得他改变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心思。这一点唐光远敢跟商锦蓉和自家的那些兄弟保证。但他也并没有自己的妻子说,那就是人在权势富贵或者是威逼利诱下,会不会一辈子都不改变,这是没有人可以保证的。

商锦蓉其实并没有牛西他们那群人的担忧。因为只有他们夫妻才知道,将来的路是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什么平步青云,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什么国家栋梁。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在他们身上。他们将来要努力的结果,就是将产业变大,但一定要朝着国家的边境附近而去。而后就是渐渐的摆脱掉跟皇上和二皇子的倚重。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吉利讨好当今,等到当今禅位之后,他们就可以跟随太上皇离开。而二皇子继位之后,还会念及他们当年的情分和功劳,对他们经商多加支持。做皇商,比做大臣要舒坦得多。只要国库里来自唐家的银子多了。自然就是为国做贡献了。

虽然这么考虑也有诸多的弊端。比如皇族或者是权贵的猜忌。再比如有人看中了他们手中的钱财资源,想要贪入手中。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麻烦。可是人一辈子,即便是普通百姓走在路上,都可能出现什么意外突然毙命。死伤无处不在,若是每时每刻都在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人生就没了意义。

果然西南鎏郡悍匪一事皇上委派了二皇子全权负责。而二皇子破格提拔了一名从五品的游击将军为正三品的剿匪大将军,让他领兵五万,带领十元战将剿灭悍匪。并封锁西南边陲与宋国私通交界。另又派了检察院副都御使随十名文职管理一同岁往,一并接管被马氏一族控制的鎏郡大小官员。

虽然启用的都是新人,没有一个是在朝中有权有势能说得上话的。但光是看这些人背后的靠山,也是谁都没有那个胆量去造次。而在文武心中,这差事没能落到唐君平身上,也是有个好处,那就是唐君平不会再一家独大,成为将来二皇子,也可以说是太子殿下,甚至未来皇帝身边功劳最大也最得信赖的人。

官场上这些人,未雨绸缪的“远虑”可不是仅在眼前。就好像唐光远和商锦蓉会商量将来怎么权衡利弊离开官场一样,这群人也在计算这每一个同僚现在将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升迁或者是贬职都是很要紧的。总之这次有人可以跟唐君平抗衡,那对他们俩说就是好的。“平衡”,在这个官场上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陈威他们出发之前,二皇子将他和唐光远叫过去密谈了一次。此时的二皇子还是很在意唐光远的心态的。不过见唐光远当真并不在意职权,还出了很多对付悍匪的法子。甚至还包括一封以“经济制裁”为标题的计划书。这让二皇子十分满意。

这计划是自然是商锦蓉跟唐光远一起商量出来,以唐光远的名义写的。所谓经济制裁,并非是对那些悍匪,而是跟后续截断跟送过的边境走私有关。虽然马曾显通敌卖国的罪名是虚的。但西南边境跟宋国有走官盐、烟草和茶叶的事情由来已久。而马家一脉之所以控制鎏郡,就是因为鎏郡是通往送过和其他西南以及南部几个国家的必经之处。这里的边境有一些地方荒山密林,并没有重兵把守。所以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宁愿跟悬崖哦峭狼虫虎豹中意命谋财,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暴利。马曾显,真切的给这群人做过庇护。每年因为这些走私所得的赃款就以百万两计。所以杀他,一点儿都不冤枉。

既然是跟宋国有走私,那就一定跟宋国那边的官府有关。那可不是几十斤几百斤。那是每年几吨的数量。三样加到一起,那价值就更是可观。这么大批的东西,绝对不可能不让宋国的官方知道。甚至是有六七他们本身就是接收方。否则若是大批量的私盐和茶叶流入他们国内,冲击了国内的市场,朝廷不会不闻不问。而每年宋国跟夏国最大的交易量,就是盐和茶叶这两样。走私过去的,可以让他们节约不少银子,因此这个“经济制裁”自然是对着宋国朝廷的。

二皇子看完了这封计划书,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在锦香居开张之后的第三天,傍晚时分,将一辆马车直接驶入了锦香居的侧门。

商锦蓉听到皇上到了锦香居的时候,正在厨房里盯着这些人制作菜肴。因为是刚开张,她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所要求的。所以这几天她忙的家都没有回。也没有好好捯饬自己,而是一身藏蓝色的衣裙,将头发盘在头顶,上面罩了一块同色的绢帕。看起来就不像是哪家的夫人,而是哪府的厨娘。不过皇上召见,说不可以惊动他人。她也思考了一下,也就这个样子去面圣了。虽然不是自己诰命的朝服,但她觉得自己这身装扮也很赶紧利整,并没有不得体。

不过皇上看到她的样子,还是愣了一下。随后笑着让她平身:“赵氏,你的胆子倒是十足的大。”

商锦蓉福了福身子:“回万岁。臣妇这身儿装扮正是为了干净利落,不将多余的烟尘落入食物之中。对食物和对品味食物之人要负责,这卫生便是重中之重。只有安全干净之后,才能谈及滋味。这是臣妇做餐饮的根本。”

原是在说她的衣着不得体。她居然回了这样一个冠冕堂皇,却又实实在在有道理的话。皇上来本也不是找麻烦,而是为了看看这个据说有一条溪水可以让菜肴和酒在上面漂流的有趣地方。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想听听这位赵氏对“经济”到底有什么旁人所没有的见解。说白了,他就是来听商锦蓉说话的,她这点儿小心思,自然也就不会计较了。何况她的这些话,的确让他觉得很是入耳。

虽然皇上赐了座给唐光远和商锦蓉两夫妻,但是两个人也没有那个胆量真的坐下来跟皇上聊天。与其半坐半不坐,还不如就干脆垂手而立。左右皇上一看也不会跟他们计较这些。

听到皇上问起自己那经济制裁的方式,她就没再推搪说是唐光远些的建议书。但她也只是用她自己的身份和角度去阐述了这件事:“回万岁的话。这事儿臣妇的夫君的确是跟臣妇商议过。对做生意,臣妇还是有些小心计的。虽然对国家大事不懂,也不敢去打听。但是我觉得,如果我的合作对象,明面上跟我有合同做交易。他为了省钱,就买通我手下办事儿的人,去把我的东西偷出去便宜卖给他,他再给我那个手下人好处。那我不但会收拾了那个当差办事的。那个合作对象我也不会再给他任何好处。也许可能不会彻底断绝交际,但短时间的扼制是一定要有的。他大批量的偷了什么,那我就对他禁什么。直到他登门认错。”

这话虽糙,但以一个女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皇上已经很满意了。更不用说这些话更加的浅显易懂了。“那他们登门认错之后,你会怎么做?”

商锦蓉回:“臣妇的话,并没有太多顾虑。甚至都不会去看他是否有诚意。毕竟一个曾经失信之人,也就没有再被人全然信任的资格。犯了错再来认错,本身就该受到惩罚。那么最要紧的,必然是臣妇自己的心情。若是当日心情不错,或许就过去了。可是若当日心情不好,他们也是罪有应得。并不是臣妇小气。皇上,您不会觉得臣妇不讲道理吧?”

皇上听后大笑了起来:“有趣有趣!真是有趣!唐君平,你这夫人果然是个奇才。湖河交给你们,朕是一万个放心了。”

唐光远和商锦蓉偷偷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得出彼此长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