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在家中休息了数日之后,商锦蓉必须要去看铺面了。除此之外,要开食肆,而且还是面向达官贵人的药膳坊,那么她就必须先了解京城这些高档食府是什么档次。而先要开张的心草堂,她首先要找到京城最可靠的药材铺,就算她其实并不需要,但样子还是要做。而且京城这些贵妇小姐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胭脂水粉,这也是她要好好调查的事情。
唐光远本事想一直陪同,但是商锦蓉却只让他陪着自己去到酒楼吃喝。胭脂水粉店倒不是没有男子进去。但唐光远是二皇子看重的人,说不准将来还要有更大的今生。让他因为自己调查市场就落一个嗜好脂粉的名声,那就太丢人了。毕竟针对二皇子的人,也一定会先向他的臂膀下手。而唐光远又是这次沙城之战功劳最大提升最快的武将。被人盯上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光是吃遍这些京城的美食,就已经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的了。比起石江城只有十几家算得上一流的酒楼。京城这可是是不下三四十家。而且面向大众的更多,大大小小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一个是可以轻视的。而且每家的菜牌子都有百十余道菜,就是吃一家的所有菜色都得用上半月有余。所以真要品尝完所有的酒饭茶肆,他们一年也不用想这开张。
不过好在没家都有几十道同样或者类似的菜肴。这么一来,就出现了高低之分。商锦蓉和唐光远连续吃了半个月,她就无法继续了。一来是京城的人大概是生活环境使然,喜好的食物味道都比较重,而且味道偏咸,也有多半数的人都嗜辣。但药膳讲求的却不可极端,不管是酸甜苦辣咸,都要调和适中才好。这就表示,在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上,锦香居的主体菜色会有可能没办法第一时间得到大家的认可。而药膳虽好,这个概念目前也仅仅是在璞郡流行开来。这还是有赖于和顺堂的先行,所以要想渗透进京城人的口腹,让人们开始习惯一些温和的食物,还有更多的复合型味道,商锦蓉觉得。一个类似于和顺堂的店铺也很必要。
但京城不比郡城。郡城虽然达官贵人也不少。但是更多的是普通富户。他们不见得有深厚的家世底蕴,所以有时候一些必要的只是并不完全具备。但京城的情况并不同。有可能一个商户之家,都有几百年的基业。好吃的,对身体好的东西他们必然不会陌生。那么卖补身体的汤羹,效果不会像在一个小县城或者是璞郡的郡城来得好。
所以商锦蓉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挑一个合适的地方,开一家甜品和饮品的铺子。而这样的地方肯定是先面向那些贵妇和千金。而且很容易从甜的味道入手。加以一些药方辅助,可以有滋润女子肌肤,甚至是调节女子内调的功效。这么一来,缓慢的再加上顶级汤羹,再一点点将生意扩大。只要渗透入这些富贵人家。加上心草堂那些胭脂水粉的功效,再开锦香居,一定会比现在贸然开张更好。
有了这个算计。商锦蓉跟唐光远商量了一下,唐光远对此完全听从自家娘子的看法。“你只要去做你想做的事。我信你。”
商锦蓉叹了口气:“你现在说这话,一点儿建设性都没有。不过倒是听话。”
唐光远笑道:“听话不就好了?”
“行吧。你最好了。今晚还要出去?”
“嗯。兵部侍郎左冼和礼部侍郎廖敏华最近联系密切。而左冼是贵妃的亲外甥。所以我得留意一下。”
商锦蓉皱了眉头:“那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今日出去一趟。也许会回来晚一些。”
商锦蓉离开府,如果她身边不光有一个葡萄随身伺候。还多了一个名叫优儿的侍婢。这是个女子今年其实跟商锦蓉同岁。但商锦蓉的相貌仍旧二八年华,所以看起来优儿要比她年长一些。不过优儿武艺却是极高。是唐光远当年还在要饭的时候伸手搭救过的另外一个乞儿。后来分开之后,在京城又相遇。那时唐光远是唐将军府的嫡长子。而优儿却仍旧在沿街乞讨。唐光远将其救下,又被她送去庵堂暂时存身。那庵堂的老尼是个有大本领的。见优儿天资极佳,暗中传授了她一身的能为。
优儿之前就有跟唐光远联系。后来牛西过来之后,听说恩公娶了一位奇女子。但却不会武艺。所以优儿主动跟牛西说,她想要随身伺候恩公的夫人。并自愿为奴。牛西打也打不过,扭也扭不过。只能收了她的卖身契。这唐光远他们一过来。优儿就赶紧找到牛西,过来做下人了。
商锦蓉一开始看到这位姑娘的时候。还以为她是看上了唐光远。毕竟幼年时受过数次恩惠,且都是救命之恩。这对恩公有爱慕之情太正常了。不过至少这十来天,优儿除了每天必要的见面之后的点头问安。基本也没拿正眼看唐光远。这让她有些迷惑,但至少从优儿的气息上能看得出,这个女子是没有歹意的。
所以她最近独子出门的时候,都把她带在身边。毕竟一个武艺高强的女侍卫,要比带男人方便多了。尤其是出入胭脂水粉铺子的时候。
今天商锦蓉是要去参加一个赏花会。九月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在京城也可以闻到桂花的甜香。一些晚开莲仍旧在盛放。一些品种的**也已经竞相绽放。爬满藤架的蔷薇五颜六色,更是有些部分兰草开花的时节。
前几日去酒楼品菜的时候,正巧就遇上了同样带着夫人的太中大夫张久安。太中大夫在本朝也是言官。官居从四品。虽然年岁跟董盛所差无几。但却算得上是董盛的门生。但张长久比董盛要更懂得圆滑变通,只是从此品的官员再京中是在不显眼,倒是可以过得自在。只是到底家底单薄,是寒门科举入仕。家中娶的正妻赵宣怡也是商贾之家。所以在京城那些世家勋贵人严重,是个不入流的。
不过到底这个太中大夫可以上朝面君。更可以参本议政。他老师还是董盛,这就没人会去招惹了。这次唐光远先回来,董盛让他带了一封书信给张久安。因此二人结识。而那封书信里,董盛写明,这唐君平是二皇子器重之人,切不可慢待,而且其人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且为人忠肝义胆,是个可以结交之辈。这也使得张久安对唐光远更加另眼相待。有些调查的资料,他们隔三差五就会秘密交换一番。说到底,都是二皇子的心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