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天俩位老师和师傅的话语,让众人清楚地认识到圣上对他的看重。也知道圣上对于皇位继承人的挑选和确认的心思。这几位既然能被守成帝看中,内心肯定是倾向于他的,
对他的忠心无可置疑。
如此既然于云天如此被重视,那自己以后需将向谁表明自己的忠心,协助他顺利登位,治理好大云朝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大伙儿对着于云天恭敬的行礼,口称“主子”。
今后他们将时刻站在了于云天的这一天,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和谋臣,如果将来梁云天登上皇位,则是他的辅政大臣。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大家对于二皇子身份的公开,没有多大的意见,但到底是封王呢?还是立即封为储君,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守成帝内心里总是感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有些对不起这个孩子。让他这二十多年处于孤苦无依的状态,虽然自己一直在一旁看着,但还是人言轻微。让某些人仗势欺压于他,让他好几次处于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例如原先的二皇子以及三皇子,就让人先是利诱他,见他不畏所动,进而威胁他。
但堂堂的一个大将军,又岂是一般人就能威胁到他。因此,他才会被那些人视为心腹大患,继而想除之杀之。当初知道天儿回京途中被不计其数的人马拦截时,他心里焦急万分。当知道天儿被人打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中,他心痛如绞。首次怀疑当初自己的决定自否正确了。
当初隐瞒天儿的身份,让他孤苦度日,不过是想让他躲过追杀和阴谋暗算。教他无比绝伦的武功,也只不过让他能够保护自己。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到头来还是让天儿出事了。那先前所做得,岂不是白费了?
幸好苍天不负有心人,天儿有贵人相助,活了下来。碍于身份,没能详细的了解到他的状况。询问他,因为自己是帝王,他对自己有着臣子对着帝王说话时,那种小心和本能的防备,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表述几句。
他想打破这种状况,想光明正大的与自己心爱的儿子,想平常人家那样聊聊天,述说家长里短,想享受那种父慈子孝的天伦之乐。想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传承给自己这个儿子。想让他名正言顺的得到自己那高高在上的位子。因此他不但想向天下臣民公开宣布这个儿子的身份,更想马上赋予他储君的地位。
但他这个想法一提出来,便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众人一致认为,目前还不宜立即公开二皇子储君这个身份,毕竟先前不久才因为夺嫡事件,让原本的二皇子、三皇子受到了严惩。影响还来弥散,此时最重要的,还是马上先恢复于大将军皇子的身份。待众人慢慢适应后,在所有大臣中都有一定影响力后再宣布他储君的身份为宜。
毕竟,二皇子是武将出身,文武相轻。二皇子要想取得文臣们的大力支持,还得有一段时间,平稳过渡。对二皇子没有坏处。面对众人的苦口婆心,守成帝内心里略感失落,故而缄默不语。
于云天见自家老爹面有失落,心有不忍。自从先前和他相认后,又从老师和师傅口中知道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内心里早已感动不已,曾经身为守成帝的暗卫的他,曾经亲眼目睹过守成帝与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感叹过帝王家的父子之间感情如此淡漠。
却没想到,守成帝到了自己这儿,却是关怀备致,为自己挑选抚养的人,为自己挑选
学文的老师是当世大儒,学武的是当世武林大家,而这俩位,为了教导自己,奉命淡出众人视野。
而在自己长大初步知晓世事时,让自己以暗卫的身份,呆在他的身边。在夜深人静之时,把自己叫到身旁,以闲聊方式,让自己通晓朝政,教导自己帝王权术。记得那时自己还诚惶诚恐,深怕知道太多。现在想来,父皇从那时起就有立自己为储君的想法。这才会对自己进行亲自教导。
想想,也只有自己这个儿子,才能得到父皇全身心的关注。人人都说安贵妃得宠,她的儿子二皇子将会是大云朝未来的帝王。只有身在暗处的他才知道,在面对他们时,为何守成帝的笑意从未达到眼底。
在这母子俩未注意的时候,守成帝眼里蕴藏着深深地恨意。想想时不时要与自己深恨着的人欢言谈笔、同枕共被。想想这该是如何痛苦的一件事。为了这个大云朝的江山,父皇付出了太多,嗯,自己做为一个孝顺的儿子,还是不使他过于为难便好了。
心里一激动,便快步走到圣上身后,像做暗卫那时一样,伸出双手自然的将手放在他双肩上,帮他按摩起来。
然后在不紧不慢地劝道:“老爹,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想让所有人不敢再小瞧于我,为这孩儿内心里非常感动。但孩儿认为两位师傅和其他叔叔们说得也不错,光是我的真实身份一经曝光,必定会在朝堂上引起重大的反晌,自会去猜测圣上的用意。各方势力定会有所行动,父皇您刚好在暗中观察……”
他的话还来说完,守成帝和众臣都已知晓他所言何事,纷纷赞同,暗叹此二皇子不愧是当日大儒和圣上亲自教导,思虑问题果然周到透彻。这些文臣们心里不由得高看他一眼,短短时间,无意中便在这些重臣心中涮了好感,这倒是另他没有料到的了。
守成帝见连儿子都反对自己的冒然决定,心中稍稍有些不快,这家伙,自己这么做还是在为他着想。但想想他刚才所说的,确实有几番道理。再看看在众人面前,儿子极其自然地给自己按摩,消除自己的疲劳。使自己在这些人面前极有面子,瞧瞧,吏部尚书那老家伙一脸羡慕的表情。
哈哈,嫉妒死他。半个京城里的人都知道,那老家伙的儿子书林为了玉灵郡主之事,和他大吵了一顿,然后离家出走了,现在不知所踪。呵呵,还是自家儿子省心啊。一高兴,便同意了众人的方案,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