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儿,你奶奶刚转醒还没有缓过劲了,全身无力。你那小身板这样直直地扑过去,还不得去掉半条命。”那个小哥儿一听,涨红了脸,低语喃喃说道。
“奶奶,孙儿不是故意的,孙儿只是太高兴了……”孩童那可怜兮兮地模样让老妇人心里很开心,脸上笑容满面,再加上刚才丁柔给她喝的开水,此刻她已经缓过劲来,得知自己昏迷了许久,如若不是面前这少女的救治,后果是怎样的严重,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够承担得了的。
想到这儿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带着孙儿就要跪下来给丁柔主仆二人磕头致谢,吓得丁柔见势急忙拦住她将要跪下的身躯。开玩笑,要这么年迈的老人家给自己这只有十四岁的小姑娘跪下,作为一个来自千年后的自己,真心是受不起啊。这古时侯的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跪啊?
心里在暗自腹诽着,嘴上在亲切的微笑着劝说道:“老人家,这区区小事,晚辈怎能受您如此大礼?您要折煞晚辈了。您和小哥儿住在哪,眼看天色不早了,我送你们二人回去吧。”
老妇人更加感动,自然是万般感谢。随即跟着丁柔主仆二人坐上了马车,按照老妇人讲得方向驶去。
一路上通过闲聊,丁柔了解道老妇人是前面十里地的一个叫做陈家村的人,儿子是这个村的村长。今天是她们中午时路过那个城镇赶集的日子,小孙子在家闲得慌,闹着要去集上瞧热闹,老妇人有些需要买的东西,俩人便出发了。谁知往回赶的时候突然觉得胸口闷头晕,一倒地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丁柔告诉人称陈阿婆的老妇人,她这是中暑了,长时间行走在大太阳下,加上人已年老,体内又缺乏水份,所以中暑了,不是什么大病不用紧张的。
谈笑间马车已驶到陈家村的村口,丁柔主仆二人跟随陈阿婆祖孙二人一道下了马车,在向陈阿婆家走去时,丁柔仔细打量这个陈家村的周边情况。
只见陈家村背靠大山,三面环水,离官道有一定的距离,风景秀丽,百姓们安居乐业,民风比较纯朴,陈阿婆一家人,得知是丁柔祖孙二人救了晕倒在路上的陈阿婆时,众人纷纷向她俩人致谢。当得知祖孙二人是因家乡大旱,颗粒无收无法生存才外出求生活时。便热情邀请她们祖孙俩留下来。
“陈村长,我和祖母二人挺喜欢这儿的,也想在此长住,但怎好麻烦您家这么长久呢,不知村子里是否有空余房屋出卖,不用多大多好,够安顿我祖孙二人就行。”
陈村长想了一下,猛然一拍大腿。
“大家进村的时候,看到村后的那个空房子了吗,那是陈老汉的房子,陈老汉的二儿子陈宇林在县城里坐生意赚了钱,然后在县城里买了房接陈老汉一起去住。陈老汉就托我卖了他的房子。因为是土房又小,虽然要价不高,但是一直没有卖得出去。你们人口少,应该比较合适,要不明天去看看。”
丁柔和苏嬷嬷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点头称是。
第二天一大早,丁柔和苏嬷嬷便跟随陈阿婆和她儿子陈村长,来到村后那座空着的屋子,走进院门,只先见两间土房,由于长年无人居住,显得有些破败,侧面还有一间小小的房间,那是厨房的地方。院落虽然不大,但是该有的桌椅,炕等还是很齐备的,为此丁柔还是很满意的。遂和村长交了银子,拿到了房屋的契书。
至此,丁柔微笑着和苏嬷嬤说:“嬷嬷,我们总算有个家了。”苏嬤嬤望着此刻笑容满面的女孩儿,也开心得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