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赵秋灵伸手让赵寒易拿着的布包取下来,“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赵秋灵在大堂的椅子上坐下,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有两个小丫鬟端了热茶和一些点心进厢房来,丫鬟面带温和微笑地说:“姑娘吃点东西,在这里稍后片刻,我们家大人估计要同赵秀才谈上好一阵子呢。”
“多谢。”她忙道谢。
丫鬟掩嘴笑道:“姑娘客气了,若有什么事,在门边喊一声便是。”丫鬟说完,便退了下去。
赵秋灵垂首望着桌上放着的热茶和精致的糕点,果真是官宦之家,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这些糕点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吃的起的。
书房内,赵寒易端正的坐在椅子上,望着眼前不过三十出头的县令,心生敬畏,这位县令大人可不是普通的人物。
这位冯大人年少时因为年少时发烧烧得脑子不好,可一日恢复清醒,发奋读书三年,高中了状元。
后来因性子太过刚直,不懂得京城那些权贵之间的相处之道,让人寻了个理由,贬谪到了良材县来当县令了。
冯大人笑着入座,望着赵寒易道:“与本大人想的一模一样,正是个翩翩少年。”
“大人谬赞了!”赵寒易拱手做谦卑状,“大人也很年轻。”
“那是。”冯大人挑了挑眉梢,他口气颇为轻松地说:“你写的文章,是本大人亲自批阅的。见解非常独到,比起那些个死读书的书生,真是非同凡响。”
“自然,你的学识也很丰富,把自己所学所用举一反三,转为自己的知识去使用。”冯大人又轻轻点了下桌面,说:“你很聪明!”
“比起大人您,在下还差得远了。”
“呵呵……”冯大人笑道:“本人也是靠苦读才来的,其他人倒是不知道罢了。我寻你来,便是想提点你,将来眼界要宽一些,不要拘泥于那些课本上的东西,应该多看看书本以外的内容。”
“大人您的意思是?”赵寒易皱眉。
“以你如今的才学,考一个举人也完全够格,甚至连进士也是唾手可得,”冯大人道:“可如今朝廷不需要一个只会死读书的状元,这个状元不仅要见多识广,还得能真的干实事。”
“当然啦,”冯大人笑道:“文章也要写得极好,学识也得拿的出手。”
赵寒易把这些话听进心里,细细地思忖着。
“冯大人您的意思是,就算文章写得极好,学识也很好,也并不能高中状元,而应当同时具备实干能力。”
“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冯大人说:“若你真有不少见闻理解,这些东西必将体现在你写的文章之中。”
……
赵寒易和冯大人相谈甚欢,聊了好几个时辰,期间赵秋灵跑了好几趟茅房,顺便还吃了县令府上准备的午饭,连带睡了个午觉。
赵寒易这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