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姑婆拿筷子夹面条,哧溜溜地吃了起来,待吃了三分包时,这才停下来,开始喂孙子小龙吃面。
“秋灵啊,有这么多碗洗,我瞧着你这生意不错呀。”郭姑婆开始打探赵秋灵摊子生意的情况,“这一天能卖多少钱啊?”
赵秋灵正洗着碗,听郭姑婆这样问,随口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一百文左右吧,也得看运气怎么样。有时候大伙儿也会去别处吃,也不是日日都来的。”
“那也不错啦,像我们这些种田的,一年种下来,不过一二两银子。”
“哟,这位就是秋灵丫头的姑姥姥吧?”老刘头去码头边上收了茶壶回来,走进来就看见了坐在棚子里吃面的郭姑婆,一下就猜出是谁了。
郭姑婆看着眼前这个糟老头,笑了笑说:“是啊,我就是秋灵丫头的姑姥姥,这些日子多亏你的照顾了,有这么块地方就是好啊。”
“过奖了,是这丫头聪明,脑子里都是好点子,做生意有头脑,”老刘头实诚地说:“对亏得她,我这茶棚里的生意都比原来好些了。”
有个话痨老刘头在,郭姑婆就转移了对象,从老刘头这里打探到了她摊子的情况,晓得原先有个跟赵秋灵一块争的食馆,也晓得每天大概会有多少船来,来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基本把情况都打探得七七八八了。
天色渐晚,赵寒易离开书院,就立即来茶棚,推摊子回家。
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赵颜儿也和李氏一起做了满桌的饭菜,在等着他们回家来吃。
郭姑婆一回到院子里,看着院子临时搭起来棚子里晒的面条,不禁夸赞道:“这面条看着又宽又圆,是从哪家买的啊?”
赵颜儿乐呵呵地说:“是我们自己擀面拉的呀,这样量大,而且也很劲道。”
郭姑婆兴趣盎然地道:“那你们下次拉面条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了,让老婆子也能帮上点忙。”
赵颜儿有些勉强,但看到李氏的脸色,她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我知道了,以后叫上您。”
赵秋灵上前,挽住赵颜儿的胳膊说:“颜儿,不是说好了,你别做面条,留着我跟寒易回家做吗?怎么又这样。”
“哎呀,我想帮你们点儿忙嘛,你和堂哥成天在外头那么累了,我只是帮点小忙而已。”赵颜儿道。
“你爹娘他们……可有回来?”赵秋灵忍不住问。
虽说她不介意赵颜儿每天过来,可是一个姑娘家一个人住着,她多少还是不放心的。
赵颜儿看了看四周,悄悄凑到了她的耳边,“许是回来过了,可是我没遇到,我只看到家里的几匹布没了,应该是被他们拿走了。”
赵秋灵皱了皱眉头,拍了拍赵颜儿的肩膀,也不再多问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实在也不想让颜儿为这种事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