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确实难缠(2 / 2)

赵秋灵开始投身到准备饭菜和面条的事上去了,先把面条做出来,然后晒干了,以后卖完面条回家来,就不用急着备第二天的面条了。

赵秋灵起了个大早,去厨房熬制汤底,准备今日就去桂花镇的集市出摊。

刚进厨房,发现赵颜儿人已经来了,人正在灶台前忙碌,但却不是在忙碌着面摊的事情,却是在忙碌的熬一锅鱼汤。

“颜儿,大清早的,怎么煮起鱼汤来了?”赵秋灵奇怪地问。

院子里头,赵寒易劈柴的响声不断传来。

赵颜儿道:“堂哥说他要去学木工。隔壁村正巧有个木匠,手艺极好。若是堂哥能跟着他学,肯定没多久就能学成。到时候帮着各家各户做做桌椅板凳、床、柜子什么的,赚的钱能多些,也稳定些。这集市上赚钱虽然快,但总归人多事少,将来也不稳定,且都是体力活,万一落下病根就不好了。”

“可——”赵秋灵的话还未说完,就让赵颜儿给打断了。

赵颜儿说:“呀,盐用完了,堂嫂,麻烦你去顾婶家借一小碗盐来。这鲫鱼汤是给罗木匠熬的呢,若是味道不好,可耽误堂哥的事了。”

“好吧。”赵秋灵应着,拿了个小碗,到顾婶家借盐去了。

顾婶极为爽快,二话不说把盐借给了赵秋灵。

鲫鱼汤煲好后,赵颜儿找来一个瓦罐装好了,然后和赵寒易一块去隔壁村拜师,也顺便把赵秋灵叫上了。

除了准备了一瓦罐的鲫鱼汤,赵寒易还准备了一只鸡,一只鸭,外加两条腊肉,拜师礼备得十分丰厚。

赵秋灵想:如此隆重的去拜师,想必这个罗木匠的手艺一定极好。

隔壁村是个叫清水村的村落,人口比桂花村少一些,虽然全村只有一百户人,但生活却比桂花村的村民要好得很多,据说是因为这里的县令特别厉害,懂得经营生意,也教大家致富。

听说是考中了举人,再考取一直不中,便托了关系当了个县丞,因做事能力不错,良材县的县令升官后,直接将这位县丞提拔成了良材县的县令。

赵秋灵他们三人,寻到了清水村罗木匠家门外。

“罗木匠在吗?”赵颜儿站在门外,高声询问中。

身后站着的赵寒易和赵秋灵,一个手中拎着一只鸡、一只鸭、外加两条腊肉,一个抱着一瓦罐的鲫鱼汤。

“重吗?”赵寒易低头望过来问。

赵秋灵摇摇头,露齿笑道:“不重。天气冷,这瓦罐抱着反而能取暖了。”

罗木匠的屋子里走出一个穿着新衣,头上还插了一支简单发钗的妇人来,她走近了,看着他们一行人道:“你们是?”

赵秋灵陪着笑道:“我们是桂花村的,听说罗木匠手艺巧夺天工,我们是慕名特意来拜师的!”

妇人看了看他们手里拿着的东西,笑着说:“那请进吧,只是家中有客人,或许会招待不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