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流言(2 / 2)

这些人领命下去之后,霍己靠在椅子上想着听风阁后续要去往何方。

一直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而且,由于他知道了太多朝廷内部腐败的消息,让他心中起了一丝涟漪。

他的手中也有不少和朝廷有关的消息,不如将一些全都公之于众,让百姓们对现在的朝堂有一些低和了解。

霍己清楚,这样的消息传出可能会造成百姓的动**。

但不破不立,如果朝廷任由那些官员继续腐败下去,那才会动摇到百姓的根基。

于是霍己叫来手下,让他们将手中那些不太严重的贪污事件告诉京城附近的老百姓。

至于方法,多种多样,说书人,童谣,口口相传的故事,都是很实用的传播途径。

等到这些全都传播出去之后,就看朝廷会不会下令对那些落草寇镇压了。

如果他们会动手,那就说明现在的朝廷还是可以拯救的。

如果没有的话……

霍己眯起了眼睛,就不要怪他动一动那些大官的根基了!

很快的,京城附近开始流传出各个版本的腐败故事。

这种故事都不需要安排一个特定的官职,任何官员都可能会作出这样的事情,只要将模棱两可的消息告诉那些说书先生,他们自己会编出一段儿适合在各大酒楼茶馆里讲的故事来!

更不要说那些传播力度更强的童谣了,在小孩子嘴里口口相传,很快京城附近的城镇中就都是这种消息了。

朝廷中的官员们立刻人心惶惶,能坐到他们这个位置,还能留在京城里的人,又有几个事干净得呢?

那些除了嘴一无所有的谏官,他们一个个上了无数奏折给皇帝,痛心疾首的说明了朝廷内部的贪污现象。

但这些奏折皇帝全都没看,原封不动的给他们退了回去。

只有其中一个人的奏折上面写了字,只有一个鲜红的‘阅’昭示着皇帝看过了。

这下这些言官们群情激奋,奏折如雪花般飞上了皇帝的桌子上,堆了厚厚的一沓。

皇帝看到这些就心烦,说这么多有什么用,难道他能对这些人出手吗?

再说,他还在等着这些人露出马脚来抄家,充裕国库呢!

那些钱都没有贪污到言官的头上去,他们管这么多做什么?

皇帝都是这样想的,更不要说p;当他们看到谏官说出去的话皇帝一点都不听的时候,悬起来的心就放了下去。

而且皇帝自己家里还一堆烂摊子事儿,这些言官何必盯着他们?

很快的,一些有关于太子的流言蜚语出现在京城内部。

这些老百姓听多了腐败的故事,已经厌烦了。

但皇子的风流韵事却不是很容易听到的,而且前者是故事,编的,后者可是实实在在的真事儿啊!

这下风评一下对准了太子,不断的扒出他那些荒**无度的故事,那些贪污的事情不知不觉就被百姓们忘在了脑后。

花大力气调查太子的那些官员们,见到太子帮他们分担了百姓们的怒火,心中都无比感谢太子。

然后在朝堂上一起上奏折参了太子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