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毛关心,婶婶没着凉。”
苏锦鲤观察着来的孩子们,忽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来源这几日都没来。
“冯屠户家的儿子怎么这些天都没到呢?”
苏锦鲤疑惑的问。
虽然她这里都是按天收费的,五天一个循环,之后觉得贵了承担不起,就可以不来了。
所以她这里的孩子们来来往往,很难有一直坚持下来的。
冯屠户的儿子就是个特例,他家有钱,能一直来苏锦鲤这边读书写字。
所以这几天没来,就引起了苏锦鲤的关注。
“他家最近很忙,他帮着他爹处理牛羊的肉,没时间来了。”
现在是秋季,畜牧下来了一批肉,正是赚钱的时候。
各大酒楼里也开始出现新的菜品,吸引来往的人前去品尝。
所以苏锦鲤这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家中需要他们帮忙。
“原来是这样。”
苏锦鲤点点头,心思又活跃起来。
“苏婶婶,明天我也不能来了。”
大毛低着头,似乎很难过的样子。
“为什么呀?”
苏锦鲤疑惑,大毛一直跟着学习,是这些孩子里学习最好的。
“家里帮着镇子上有地的人收割,我也要去帮忙,而且家里没什么钱了。”
大毛即便被苏锦鲤教育过了,还会因为家里的贫穷而感到羞涩。
“我也是!”
“苏婶婶我家也要秋收了!”
院子里的孩子们都说着话,其实他们的父母将他们送到这里,也就是为了识几个字,能看得懂数字,不至于连名字都写不出来。
再说苏锦鲤就算只收了午饭钱,对于镇子上的穷苦人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了。
或许等到明年,他们再长大一些,能帮家里干更多活之后,苏锦鲤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
此时苏锦鲤才醒悟过来,这里不是现代,古代的人只注重体力劳动,更不要说有那种知识改变命运的认知了。
而且学堂里教的也是为了考官的内容,和苏锦鲤教的天差地别。
苏锦鲤深吸一口气,点点头说道:“好的,婶婶清楚了。”
这天中午,苏锦鲤做了一顿很丰盛的饭,这些孩子们吃的都很高兴。
大毛在离开之前,苏锦鲤特意叫他过来。
“大毛,以后你还是可以来婶婶这里学习的,和之前在村子里一样,婶婶不收你费用。”
大毛不知道费用是什么意思,但猜到了应该和钱有关。
“那怎么能行!”
大毛知道学字很贵的,笔墨纸砚更是费钱,他不想白用苏锦鲤的东西。
“和婶婶哪有这么见外的,快回去吧!”
苏锦鲤说着,送了大毛一套笔墨,目送他离开了家。
院子里一下冷清起来,苏锦鲤一时间不适应,坐在门前盯着桌子看。
霍己回来的时候,摸了一下苏锦鲤的额头。
秋天的晚上已经有了凉意,苏锦鲤的身上有些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