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那十三子想要出去建功立业,那是不可能了。
毕竟是当朝皇子,就算再窝囊,那也是皇室血脉,怎能默默无闻的出去呢。
再说,要是有个什么意外,怎么交代?
就算这钟晔霆的生身母亲,只不过是一个被帝王遗忘到角落里的宫女,也早就没了。
如果没有碰到裴烨,出去了也就出去了。
可是,既然碰上了,再想出去,那就说不过去了。
怎么办呢?
太子自然是把人带到了身边,以示兄友弟恭,但是又想想不对,把人直接丢给了都督大人,希望都督大人能够教导十三子,能够尽可能的尽快的能为国用。
能够替太子分忧,为国效力。
裴烨看着低眉顺眼,总是不敢直视别人目光的少年,沉思。
随即,一个谁都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
钟晔霆被安排到了翰林院,先跟着翰林院的大人们学习史籍,配合大人们修订当朝典籍。
翰林院的官员都是些什么人?
众所周知的就是,每届科举考试的前二十进士都有可能进入翰林院,尤其是前三甲。
翰林院几乎是每一个由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必经的地方。
久而久之,翰林院也就成为了文臣起底的地方。
共事的官员们,要么成为了契守一生的知己,要么就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政敌。
十三皇子被扔到了翰林院,也相当于是在翰林院扔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出身世家的官员们,不远不近,保持距离。
身后没有凭仗的官员,又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那就按耐不住了。
宋典柯算是一个个列,他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状态,该干嘛干嘛,对于十三皇子,他也是恭恭敬敬的,不远不近的保持着同僚间该有的距离。
“这小子是个沉得住气的。”许就未曾露面的庞阁老,吃着童阁老面前寥寥几包之一的鲜嫩玉米棒子,夸赞。
“不是说家里负担重吗?”童阁老看着咔咔两下,向来总嚷嚷着牙口不好的人,三下五除二的就进了一包玉米。
“是没底,不过老太太是个拎得清的,两个兄长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老实本分,只要用好了,也是好的。”庞阁老状似无意的有拿起一包甜糯的苞米,继续努力。
“你这意思是感谢老夫?”童阁老眉头一跳,看着几下就完了的玉米骨头,眼疾手快的拿了一包在手里。
“你老小子小气个什么劲,别以为老夫不知道,这玩意打哪儿来的,还不是你那徒弟的娘亲孝敬的,难不成还会短了你点吃的,真是小气吧啦的。”庞阁老看着童阁老护食的样子,顿时气嘟嘟的挖苦。
其实桌子上还有两包,除去童阁老拿走的,也还有两包,但是他自己已经吃了两包了,再接着吃,好像有点不大好看。
虽然他确实还想继续啃下去。
“老兄,你可要搞清楚,你这次来是专程来谢我牵的线搭的桥,不是来蹭吃蹭喝的。”童阁老可不惯着他,都是混迹官场的老江湖,谁不知道谁。
“甭管这东西哪里来的,你去问问,外头可有卖的,但凡有卖的,或者是只要你找的着哪里有种的,你拿来卖给我,你随便要价,我给你买。”童阁老可不管庞阁老的话,不承认也不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