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娘是知道杨珣与李萧然之间是有些矛盾的。本来两人就是被强凑的鸳鸯,再加上之前又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两个人之间更是势如水火。可是现在杨珣已经怀了孕,两个人也算是有了羁绊,总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所以奶娘这两天都在想办法劝着杨珣,告诉她之前怎么样都不再提了,现在的话,看在孩子的面上也不要和李萧然闹得太生分。
毕竟之前杨氏对李萧然是一点都不上心的,他想纳妾便纳,她杨珣也不需要他李萧然来养。说实话,靠着她的嫁妆,她便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她不为什么自己打算,也要为孩子打算。
杨珣知道自己与谭海再无可能,那她唯一在乎的,便是这个未出生的孩子了。在奶娘的劝说之下,杨氏也答应了,只要李萧然不太过分,那她也能为了孩子和他和平相处。
王妃得到消息的那天晚上便同李萧然写信告诉了他这件事情,因为是八百里加急,现在,信也应该快到了。
皇上今日收到了李萧然的消息,,那些游牧民族虽然之前被李萧然打的怕了,但是还有几个月便要过年了,所以他们便又大着胆子来到了附近的村子里。但是李萧然早有防备,所以这次又打的他们落花流水。
皇上看到李萧然的这个折子,自然高兴了不得了,现在这王府可是喜上加喜。皇上一高兴,在朝堂上大手一挥,便当场做了决定:让李萧然年前回来。王爷听到皇上这样特许,高兴的当场跪了下来,谢皇上的恩典。
皇上又当场点了一个大臣去北边替代李萧然,那臣子自然没有扫了皇上的兴,也便领了旨。其他的大臣看着皇上也高兴,王爷也高兴,那大臣也没有意见,他们自然也不会说什么。一时间,朝堂上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北边的天此时已经非常冷了,将士们也都换上了厚衣服。李萧然带着兵驻扎在最北边的一个城镇里,这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李萧然他们是帮助他们抵御游牧民族的英雄,所以时不时的便会塞一些吃的喝的给他们。
刚开始,李萧然他们还是驻扎在城外,后来和游牧民族经历了几次交锋,那些人也都知道了他们的厉害,也没有更大举动的侵扰,只是时不时的来骚扰一番。李萧然为了更好的抵制他们这些骚扰,便下令让队伍人化整为零的散在了附近的村子里。
没个村子都有一支队伍,而且这些村子也都离的不是太远,所以一有情况的话,附近的村子里的人也可以来救援。这人小对本来是在村子里安营扎寨。虽然这样虽然有效的抵制了一下小小的骚扰,又不至于太浪费兵力,但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因为这次来带的伙夫不多,分成小队的话根本不够。而那些糙汉子,行军的时候偶尔自己烧个火,做个饭也可以。可现在安定下来了,再让他们吃自己做的饭,也实在是为难人。
不过,没有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原来那些村里的人本就很感谢他们,这一来,他们又住到了自己村里。村民们可以更加贴近这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本来就很欣喜。村里的小孩子啊,大人啊,都会有意无意的路过他们驻扎的地方,看着他们。不过,看着看着他们就发现了一些事情,原来他们做饭的手艺是那么的一言难尽。出于对恩人的感激,村里人也就由村长组织着,开始张罗着每天派人轮流给他们做饭。
后来,时间长了,大家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天气越来越冷,住帐篷自然也是冻的不行。村民们便开始邀请士兵来自己家里住,但国有国法,军有军归,士兵们也都委婉的拒绝了村民们的好心请求。不过,后来有些人找到了李萧然说这件事。李萧然一向没有那些老将军的迂腐,想着住到家里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而且现在天寒地冻,外面的确很冷,也便发了命令。只不过,李萧然同时也说了,只能让大家住在那些孩子当兵或者出嫁的孤寡老人家里,不能去别的家里住。而且分成小队几人住一家,这样也方便行事。
他们行军打仗的,自然对住的地方没有要求。所以接了命令,便四五个汉子住在了一个人家的一间屋里。而且是有人邀请的话才能住,还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因为他们平时都有口粮,大家只是接住一下,吃饭的话,还是吃大锅饭。
这命令一下去,便有好多村民来邀请士兵住进自己家里。刚开始可能有些混乱,但在李萧然的巡查之下,而且又制订了好多规矩,一切也就都上了正轨。
这几日,李萧然的兵刚刚又驱散了一群来骚扰的人。李萧然现在城墙上,看着京城的方向,马上就要过年了,游牧民族又不安分起来了,不知道这个年,自己还能不能过的安稳。远远的眺望着,虽然极尽全力也看不到什么,但是这样看着,也能稍微的缓解一下心中的思念吧!
可是,李萧然越看,却越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他来的时候毅然决然,却从没想过,也有这么想回去的一天。他很想念京城,想念那车水马龙,想念王府,想念父亲母亲,还有那深宫中的女子。可是,他现在在守卫着他们的国家,他不能离开,想着自己也是在守护着心中在乎的人,李萧然心里也好受了点。李萧然的脑袋自然的忽略了杨氏,他想起她,便只有讨厌。如果没有她,自己或许还和洛倾儿有机会吧。
“将军,天凉了,回吧。”一名小将看着在冷风中遗世独立的李萧然,开口说。这些日子来,将军越来越喜欢站在城楼这里眺望京城了。他也是京城人士,但并不是第一次随军出征,所以他很能理解李萧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