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老头,恭喜恭喜啊,找了个这么好的孙女婿,大旺可是十里八乡公认的老实人啊。”古爷爷进来,今日他穿了一件半新的衣裳。
但凡谁家中有喜事,他们这些半截黄土埋了脖子的人都会来。
有一种说法,说是老人来的越多,给新人的福气便越大。
而且,这样热闹的日子,老人们也喜欢来。
时刚脸上没多少喜色,反正他心里不高兴,“你也来了。”
“是啊,这样的好日子,哪能不来。”
两人一起坐在门边抽着旱烟。
抽了一会儿,古爷爷似也看出了时刚我的不快,戳了戳他胳膊,问道:“我说,今日是你孙女成亲,你怎么丧着一副脸?”
“她不是我孙女。”时刚没好气道。
古爷爷也知道时家发生的事,砸了砸旱烟枪,“要我说啊,你这三个孙女才是厉害的,当初你做的就不对,也不怪人家,更何况,招子的事,小夏帮了多少忙,你这人怎么越来越活回去了。”
时刚脸色也不好看,“你别说了。”
“好好好,不说,反正你也不爱听。”古爷爷索性也不说了,抬眼,便看见杨十六在忙前忙后的,招了招手,“十六。”
“古爷爷来了。”
“几日没见,十六长了个子了。”
杨十六脸红着,拿了茶杯,给他倒了茶。
“果然跟在小夏身边,就是有模有样,对了,今年你也要考试了吧?”
“对,先生说我可以先去长长见识,以后心里有底。”杨十六脸上浮现红晕,这些日子他刻苦用功,想在今年试试看,舅舅也觉得可以试试,就算是经验不够,好歹也算长长见识。
当然,十六感觉考个秀才,应该没问题的,不过这些话,当然不能说出来。
毕竟他入学的日子断,万一要是没考上,岂不是丢了小夏姐的面子。
古爷爷摸着胡子,“不错,读书人都要过这一关,你读书日子尚浅,也没担心,就当去开开眼界,知道考试是怎么一回事,到时候轮到你,你心里就有底了。”
“有什么底。”时刚不满意道。
他家三个儿子,早年左考右考,死活考不上,那看书看的差点把眼睛都熬坏了,都熬不出什么。
他才入学多久,白白浪费银子。
“你怎么说的,十六,没关系的,慢慢来,秀才是难考了点,否则我们这村子,也不过好多年才出一个秀才,你也别担心。”
“是。”杨十六记在心上,才去忙着。
“你和他说那么多做什么?”时刚颇为不满意,一个野孩子,还真想把他扶成自己亲弟弟不成?
真是可笑。
古爷爷倒是很喜欢十六,和小夏一样,能干,浑身一股子劲,看着就舒坦,“我说,你家这十六,可比小风好多了。”
时刚脸色一变,“随便一个野孩子也成时家的了?他可不姓时,出息了还不是给别人养的,白糟蹋。”
“你这……我可你说不通。”古爷爷叹了一声,起身挪了一个位置,索性不和时刚说话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小夏家越来越热闹。
喜房早就被收拾起来了,不过按照习俗,小冬还没过去,还在原来自个睡的屋子里。
一群年轻的姑娘挤在门口看着,外面有要糖吃的小孩子。
时小秋出去分了一波,满脸红光,“小冬收拾好了,真漂亮。”
“三姑姑最漂亮。”小墨在旁边拍着手,奶声奶气道:“小墨也要娶三姑姑。”
时小夏笑着,“小墨,你年级还小呢,等你长大了,让你啊娘也给你娶一个像三姑姑这么漂亮的媳妇好不好?”
小墨哪里知道这么多,点点头,“好。”
一时间,屋子里笑成一团。
小冬脸红着,“啊姐,我有点紧张。”
“别怕,我们都在呢,待会大旺来了,他会带着你的。”
“对对对,一般男方上女方家的,都是由新郎背着新娘在村子里走一圈,然后再迎进来的。”
屋子里又热闹开了。
时小冬没说话,只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忽的,外头鞭炮声响了起来,噼里啪啦的,活脱脱似过年一样热闹。
“新郎官来接新娘子咯。”喊话的人是王婶,村子里向来有这样的事,都是她操办的。
时小夏拿了托盘里面的盖头,攥在手心,“小冬,啊姐终于风风光光的给你办了一场婚事。”
比村子里任何一家都要隆重。
时小冬鼻子一塞,眼眶一红,眼泪水立马掉了下来。
“大姐,二姐……”
“傻丫头,怎么还哭上了,今日可是你的大喜之日,不该哭,啊姐给你盖上盖头。”
时小冬抹了泪水,点头,要不是啊姐,她哪有今日。
她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时小夏见她一直拉着自己的手,笑了,“傻丫头,你成亲了我们还住一起,大旺在门口等着呢。”
时小冬这才盖了盖头。
一般成亲都是由兄长背出喜房的,不过她们没哥哥,自然便由小夏牵着出去。
下了楼,时招子已经等着了,今日他穿的也喜庆。
“二叔,小冬就交给你了。”
“好。”时招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日会送小冬出门,他虽然行动不便,不过好在有四轮椅,也不是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