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小夏询问杨十六的意见。
杨十六在学堂就想把两只小鹅还回去了,可周宇怎么说都不收回,还说,要是不收下,就不是朋友。
他知道周宇是真心送给他两只小鹅的,哪还好意思不收,就收着回来了。
“小夏姐,周宇性子可拧了,我要还给他,他一定不要,他娘不是每天早上都会来店里送豆腐吗?到时候你留她吃顿早饭什么的。”
对啊。
时小夏拍了拍头,她一时反而没想起。
好歹也是别人心意。
“那好,我们就养着,等这鹅下蛋了,也可以给你们吃。”
杨十六长这么大,还没吃过鹅蛋呢。
他有些激动,小小的少年,脸上尽是欢悦的心情,“小夏姐,我们不拿去卖吗?鹅蛋老值钱了呢。要七八文钱一个,而且有时候都买不到哩。”
时小夏笑着摸了摸他脑袋,“就只有两只鹅,一天也只能攒两个,真要去卖,都不够呢,而且你都说了这是好东西,当然先要留着我们自己吃,等哪天吃腻了,再卖。”
反正现在有了店,也不缺这几个鹅蛋钱。
她总要先给这几个小家伙解解馋吧。
“小姐姐,你说的我都想吃鹅蛋了。”
“要等几个月呢,对了,过几日,要沐休了吧?”
古代学堂不似现在,每周休息两日。
这里都是一个月休息几天,叫做沐休。
杨十六点头,“对,舅舅都已经通知了,休息五天呢,后天下了学就开始沐休。”
“正好,到时候我们也顺便把菜种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这几日,收集些菜种子,等你沐休,我们一起去种。”时小夏说着。
前几天,还下了异常春雨呢。
村口的迎春花也开了鲜艳,这会子,早种下去,早点收货。
“对了十六,我记得,你今年有十四岁了吧,你生辰就这几天吧?”
要不是下了长春雨,她都差点把这个事忘记了。
小冬和小秋的生辰都给她们过了,十六的生辰自然也要过得。
反倒是杨十六,有些不还意思了,摸了摸头,“对,刚好沐休那天。”
“那好,上次我去看了,你学堂有二十个人对不对?你把你们学堂的学生都请过来,这次你生辰就在店里面过,让同学和你一起,请他们吃顿饭。”
杨十六愣住了。
村子里的生辰没那么重视,家里要是有孩子上了学堂,父母也会让请一两个玩的好的伙伴到家里,帮着一起过,无非就下碗面,煮个鸡蛋,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了。
他好久没过生辰了,却也没想到小夏姐记得,还要请班上的。
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傻了?别忘记了,顺便告诉舅舅一声,让他们也来,你来家里这么久了,还没正式和家人吃过一顿饭呢,到时候,春华姐一家子也会来,我都想好了,这次要过,就过个大的,毕竟我们十六今天上学,交到了新朋友,值得庆祝。”
杨十六忽的抹起了眼泪。
其实这没什么庆祝的,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寻常不过了。
“小夏姐……”
“出息,好了,我们去给小鹅搭个窝。”
两人说着,朝后院过去。
杨十六生辰日很快就到了。
中午一过,店外面挂了牌子,提前打烊。
其他几人在店里面准备着晚饭。
“啊姐,我算了一下人数,一桌坐八个人的话,差不多要坐四桌。”时小冬扒掰着手指算。
“别算了,今天学堂放学的早,赶紧准备。”时小夏拍了拍她肩膀。
一个时辰后,店里渐渐热闹了起来,学生们都放学了。
杨正宇的学堂里学生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富人家的孩子有自己专门的学堂,是不和他们一起的。
“小夏姐,这些都是我们同学。”杨十六介绍着,他脸有些红。
学堂上的学生都是村子里的人,镇子上的也有,不过很少,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知根知底的。
杨十六经历的事,当然也知道。
“你们好。”时小夏打了个招呼。
“小夏姐好。”众人齐刷刷的问好,正经的样子倒把她吓了一跳。
时小秋刚好端着瓜子出来,看见这场景笑的直不起腰,“啊姐,你像个女先生。”
“大家自个找地方坐,十六,好好招呼你同学。”
时小夏还有事没忙完呢。
其他的菜现成都有,不过生辰都是要吃面的,面要现成煮,才不会坨。
店里面学生拘束了一会儿便热闹开了,都是半大的毛头小子,精力旺盛着呢。
一个个帮着搬东西,扫地,几乎抢着干活。
反而原本店里面的几个人每活干了。
准备好了,大家热热闹闹的坐了几桌,庆祝着生辰。
原本杨正宇也要来的,不过害怕孩子们看见他,反而拘束,便没来。
一顿饭吃了半个时辰,吃完之后,大家一起帮着收拾,很快收拾完了。
等送走了十六同学们,时间也差不多了。
这个生日,无疑过得很快乐,谁家过生日要是请的人多,就是面子。
而且,也证明人缘好。
这一点,都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