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生一直对上次的事怀恨在心,要不是时小夏,多大点事,能让他手指断了,当下就站了出来,“我女儿说的有道理,大家也知道,小夏这日子可比大家伙富裕多了,那新房子的木头可是一车接着一车,不然你就替大家伙给了吧,对你来说几两银子也不是个事啊。”
“话可不能这么说,张叔,你女儿也是卖豆腐的,日子也不难过,你怎么不说让你女儿全部拿银子出来呢?”乔诗雨看不下去。
什么地方都有几个讨厌的人。
胡氏脸一下子黑了,“乔家婶子,你看你姑娘说的什么话?我每天起早贪黑的我容易吗?”
“我姑娘哪说错了,你不容易,小夏就容易,她还不是靠自己一点点赚银子,秋意妹子是村子里的人,有困难,理应大家帮助,要是人人都让小夏见帮助,就是有个金山,也不够用,村长,我家给一两银子。”
乔母虽然不喜欢时小夏,不过还是明事理,当下几乎就把银子拿了出来。
“我家拿三两,沈家现在什么都没有,好多东西都需要置办。”宋小乔当下就把银子拿了过去。
如今她可不比以前了,春华每个月的银子,加上她帮小夏看菜棚子的银子,还有孩子他爹去修房子的银子,日子好过多了。
众村民可知道以前张家是什么情况,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就是因为这样,春华早就过了要嫁人的年纪了,可关键家里穷啊,谁愿意娶。
现在能一下子就拿出来三两,眼睛都不眨一下子,有心人一下子就想到,是跟着小夏赚的银子。
“我也不勉强大家,家里困难的,就少拿点,家里过的去的,就多拿点,小夏之前已经给了米和肉,当然,银子也会给,可我们不能仗着小夏赚的多,多理所应当的都让小夏出,这不仗义。”李大山苦口婆心的劝着。
一时间,村民们也不在说话,有些十几文的,有些几文的,陆陆续续的都拿了上来。
最后剩下的,只有时家和张铁生家,还有胡氏三家没拿银子。
就连一向嘴巴不饶人的王婶,也掏了十文,“我说张家的,你们家可比我家好多了吧,你家该不会一分都不给吧?”
“村长都说了,是自愿的,我们不愿意给怎么了,爹,我们走。”胡氏满脸不高兴。
张铁生点点头,“对,我弟家给了三两银子了,我们两家的也算上了,还想让我们给多少。”
“我们家小风和小雨都要成亲,实在没多余的银子了,这样,来子,你回家拿几个红薯,给送过来,算我们的心意。”
周桂花也不想给银子啊,一看张蓉蓉给了红薯,自己也模仿着,让时招子去拿了。
“好了,既然这样,就都散了吧。”
“大家等一下。”吴秋意走了出来,朝众人跪了下去,磕了一个头,沈小墨亦跟着跪下,学了样子。
一时间,众人看着她们母子两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这银子算我和大家借的,以后我若是能还的起,一定还你们,我若是还不起,还有小墨,村长,你帮我记一下。”
李大山点点头,“都记着呢,哪家给了多少都明明白白的写着。”
“大妹子,快起来,地上寒,可别冻坏了,我们也没给多少,挨过这个冬天,明年种上点田和菜,再养上点鸡,日子慢慢的也就好起来了。”宋小乔上前把人扶了起来。
大家安慰了一番,才各自回家去了。
“小夏,时辰不早了,我就先回了。”
“好。”
吴秋意收了银子,沉甸甸的,眼泪不断的流,好在有了希望,小墨不会饿肚子了。
“秋意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着,你家里什么都没有,棉被,棉衣,还有炭都需要买现成的,甚至锅碗瓢盆,没有那些东西怎么过日子,好歹回来了,好好的置办齐整了,过个好年。”
吴秋意一看,却是十两银子,连忙摇头,“太多了,我还不起,我……”
“没让你现在就还,以后有了再慢慢还,到时候你有空闲了,我们衣裳可都让你做呢。”
吴秋意知道小夏在帮她,做衣裳就几文钱,哪需要这么多。
“这点银子应该够你置办东西的了,日子还是要过的,到时候买种子也需要银子,各种开销少不了,你看小墨身上穿的,别让他出去被别的孩子笑话了。”
吴秋意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话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要不是店里生意太紧,她还带一个孩子,她也想让她去店里帮忙,好歹也能养活自己,可她一去,谁看孩子,要知道店里忙的时候,可是歇口气的时辰都没有。
再说,孩子跟着早起晚归的,也受不住,所以,她把这念头打消了。
待她们母子二人离开,时小冬关了门回来,有些闷闷不乐,“啊姐,当时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
“是啊,这天底下的穷苦人太多了,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或许这个时候,已经冻死了不少吃不饱穿不暖的人。”
时小冬是相信的,当初她们就差点被活活饿死。
不过话说回来,小秋去哪儿了?
时小冬起身看了一圈,问道:“十六,看见二姐没?”
“没有,刚才人多,我也没注意。”
时小夏也才发现,是没看见时小秋,怎么一会儿的功夫人就不见了,叫了几声,也没人答应,屋子里前前后后都没人。
“啊姐,二姐不会丢了吧?”时小冬猜测道。
“不会丢的,我们出去去找找看,小秋不会无缘无故乱跑的。”
两人不知道,其实是狗蛋来了,时小秋一看见狗蛋,便跑了出去,因为屋子里人多,两人去了破庙,时小夏她们当然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