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来的。”
那老婆婆一听,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对着顾九城问道。
“公子,您是从苏州的何处来的?可是周庄?”
顾九城一愣,随后温润一笑,说道。
“倒也不是,不过离周庄,仅仅几里路而已。”
老婆婆听了这话,顿时就更加兴奋了,乐呵呵的说道。
“那倒是挺好的,我的闺女啊,就是嫁到苏州的周庄去了,是当地一个富户,姓周的人家。”
漠北的人,嫁到苏州,顾九城有些不解了。
“此地距离苏州,有好几千里路呢,怎么您的女儿,嫁去如此元的地方,您也舍得吗?”
别说古代的女子了,现代的女子,家里人,也不会舍得,把他们嫁到如此之远吧?俗话说,好女不远嫁,那老婆婆叹了口气。
“公子,您有所不知啊,大约是六年前左右,南方与达科还有起司等部落不睦,战事吃紧,当时的皇上,刚刚登基为帝不久,在各地没什么声望,一直征不到兵,还是我们的王爷,派来十万大军过去增援,我的儿子就是那时候过去的,只是一去就是三年之久。”
“我的女儿,见我日夜忧思如焚,便乔装打扮成男子,跟着商队想去那边看看,没成想半路病倒了,正好在苏州,遇到了一个大夫,救了她,后来两人就成亲了,我的儿子,倒是在一年前回来了。”
说到最后,她眼中的隐隐带着泪花,虽然儿子回来了,可是女儿确是远嫁了,如无意外,此生是无相见的可能了。
所以老婆婆的眼睛里,又是思念,又是难过,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往往都是会嫁给门当户对,并且都在一处的人家,有娘家撑腰,无论如何,都是有底气一些的。
顾九城看着她这副模样,抿了抿唇,忍不住的安慰她道。
“老人家,苏州一直有粮仓之称,那里又是富庶之地,你们家女儿,嫁的又是良善富户,肯定是生活的很好了,说不定哪天,有机会了,你们还是能见面的。”
听了他这番话,那老婆婆心里也好受了许多,脸上的褶子,都舒展了不少,笑呵呵的说道。
“公子您可真会说话,那就借您的吉言了。”
顾九城蹲在他的摊前,挑了许久的菜,还顺带跟她扯了半天的家常。
“五年前,是皇上向漠北王求救的吗?”
那老婆婆笑呵呵的,回忆起了往日的情形。
“你们这些年轻人,年岁小些,当时的事儿,不知道也是正常的,那时候咱们皇上,才继位没多久,周遭许多的国家,都趁着那时候我们这局势不稳,联合起来动手,我们漠北这边,也没少打仗,我们王爷,也许是早有谋划,早两年就挨家挨户的征兵,在不少重要关卡,都派了重兵把守,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顾九城一听这话,像是来了兴致一般,随意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坐在她的身边,听着她说话。
“那时候啊,南面的人主要是起司和达科,以及一些小国,但是他们阴险狡诈的,毒药等一切下作手段,都轮番用着,后来需要增援了,西被方向的,在对付胡人,也从抽不出手,还是我们王爷,派了十万大军过去。”
顾九城隐隐有一种感觉,在跟这老人家谈话过程中,似乎对这漠北王的评价,似乎不低的样子,甚至,这位老人家,对他还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