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难理解,那些村民一心想着让咱们来教导。自然是因为咱们是陆家兄弟几人的先生。天然的就认为咱们是强过陆家兄弟几人的。”
二人跟着点头,十有八九应该就是这么回事了。
唉,只是没想到居然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村长他们这边也已经商量出结果来了。
还是有好几家想着将自家的孩子送过来,但束脩肯定是出不起这么高。而且他们认为自家也见得就能学多长时间,所以想的还是不如先按照每个月五百钱来给。
如果真要是学的好,那以后就将自家孩子送去书院里。
但如果自家孩子天生就不是那读书人的料,也算是尽了当爹娘的责任了,以后自然也就不会再提这事儿了。
实话说,宋村长对于这几家能够狠得下心来的村民还是很赞同的。
读书的好处那可是肉眼可见的。
别的不说,自家的那个读书郎。
虽然每年自家要在他的身上花费不少,可实则那也是刚开始。
后来他学的多了,也开始能自己挣些银钱了。
像以前他可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帮书局里面抄书也是能挣钱的,虽然一本书只能挣一两百钱,但那也比他们苦哈哈的卖劳力更多吧。
最关键的是,他家的读书郎可是都跟自己说过了,只要能够考中秀才,成为禀生,每个月都能从衙门领到四两银子外加五石粮食。
当然,一个秀才就能够有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不少人争破脑袋也想要去的。
但至于能不能得到这些个好处,那还得要看个人的本事。
毕竟不是考上秀才就能够成为禀生,但即便不是禀生,成了秀才以后也比别人的出路更多。
例如可以去书院里面做先生,也可以在衙门里面做文书的工作,甚至还有其他很多地方都是可以去的。
这回来,他们可是早就已经盘算好了。
所以也没有等崔先生三人有任何的反应就已经提前将他们的打算给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