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内迁(2 / 2)

世家福妻 姑苏羡 1191 字 2个月前

如今扬州产业尽数变卖,再长居于那个小院儿便不合适。

萧闵行领着萧祺行一路从东跨院回了西跨院去,先打发人去告诉了许成瑜一声,叫她不必忧心他,才又带着萧祺行进了书房去。

他的书房和萧景行的大不相同。

萧景行的书房本就是极雅致的布局,萧闵行这儿却还是那副华贵气派。

等落了座,都不等他开口催问,萧祺行自己就先开了口:“我中午跟朋友出去吃酒听戏,听人家跟我说起一件事,我越想越不对劲,酒桌上没说什么,散了席面回家就想着找大哥说说。”

萧闵行一抬手先打断他:“你不要没头没脑的跟我讲,是什么朋友,跟谁吃的饭,又是什么人告诉的你什么事。”

萧祺行长这么大,家里头其实教养的很不错,他在外行走也是个能支应门庭的小郎君了,可是只要到了萧闵行面前,就总像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叫萧闵行这么一通问,他撇了撇嘴:“是前两日就约好的席面,吏部侍郎家的苏二做的东,请的也都是素日交情不错的朋友,事情也是他跟我说的。”

萧闵行虽常年不在京城,但也知道萧祺行同吏部侍郎家的苏秉深交情匪浅,俩人好的亲兄弟一样,是打小长起来且长成之后志趣相投的好兄弟。

而且苏秉深那个人,说上一句谦谦君子不为过。

他母亲也是宗室女,高阳郡主的嫡出女孩儿,是以他本人原就是可以靠着家里荫封得个官位的,不过早年间非要下场科考,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在京城崭露头角,并非是纨绔一流。

萧闵行点了点头:“你继续说。”

“吏部杨尚书年迈,等到年后复朝他也差不多该辞官去朝,所以吏部的大小事务其实从半年前就基本都是苏侍郎在料理处置,等到杨尚书去朝,吏部尚书的位置自然是他的,这事儿二哥知道吧?”

这事儿萧闵行当然知道。

既然决定要入朝,朝中局势总要弄弄清楚,何况他生在这样的高门中,以前哪怕是无心入朝的,也不可能真对朝局一问三不知。

他没接话,拿眼神示意萧祺行继续说。

萧祺行这才缓了口气:“苏二在朝,朝局形势他爹都会跟他说。

吏部今年年底的政绩考评,崔令山是可以调回京中的,多少也有看在伯府的面子上吧,且他自己做的确实不错。

但是之前苏侍郎上折,折子压下没批,他后来入清宁宫面圣,皇上跟他说,这事儿赵大人不大满意,但是蒋家又极力赞成,所以才会暂且压下不发,一直没给吏部准信。”

“枢密使赵大人吗?”

“那不然朝中还有哪个赵大人有这个分量,连吏部内迁官员回京的事儿都有说话的分量。”

这事儿不足为奇。

赵婉真那个事闹了那么久,现在风波才算平息一些,朝中事情他也不会让赵婉真知道,给崔令山使些绊子,不愿意让崔令山回京,确实是为了私欲,但也算是情有可原。

说到底假子太难听了,名不正言不顺的身份,听阿瑜说起过两次,赵婉真到现在都一门心思放在崔令山身上,根本就没有要收心的意思,更不是一时兴起。

真叫他内迁回了京,往后还不定要怎么样。

但是这蒋家——

萧闵行啧声问他:“你本来是想去问问大哥知不知道这件事?”

说起这个萧祺行犹豫了一瞬,后来硬着头皮叫二哥:“大哥和大嫂吧……我年纪虽然小一些,但我不傻。

这些年大哥对大嫂言听计从,朝中事情我知道的不多不少,但算刚刚好,早三五年间蒋家要提拔他们家一个远方侄儿,想换个七品县令,不还是叫大嫂来跟大哥说的。

后来果然成事,可大伯母为此生了好大一场气。

我是怕大哥他……搅和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