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初墨叮嘱了一句:“快去快回,我有事要说。”
盛初墨要说的事是摸底,她必须知道这些学徒的真实水平才能更好地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
“你们当中已经能上灶了的有谁?”
十一个人里站出来了八个。
“那你们八个一会儿轮流上灶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吧。”
盛初墨看着后厨仅有的三个灶台,有点犹豫要不要趁这个机会顺便把后厨也扩建一下,她一个人用的时候三个灶台是绰绰有余,后面多了一个冯师父也算刚好够用,一下子新增这么多人就捉襟见肘了,这么多人光是站在屋子里就显得后厨有些拥挤了。
还好盛初墨还有一个备用的卡式炉,“你们自己商量一下,自己凑合用吧。”
这样就相当于八个人用四个灶,轮两轮也算勉强轮过来了,没有太影响所有人的早饭时间。
林新兰和周瑶瑶昨天已经知道了今天会有好戏可以看,卡着往常的点来,居然正好赶上吃饭。
冯建国也来得比平常更早一些,看到徒弟们个个已经早早地把菜做了出来,冯建国很欣慰,他知道自己徒弟的手艺肯定是入不了盛初墨的眼了,至少这种勤奋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陈峰主动地选了卡式炉,因为卡式炉的火力强度和稳定程度不如专门的猛火大灶,陈峰讨巧地炖了一锅鱼头鲜笋汤,还特意选在了后一轮做。
果然不出他所料,其他学徒做的猛火宽油的硬菜,这个年代的人们物质生活还不够丰富,依然认为高热量高油脂是好吃和好菜的代名词。
盛初墨和冯建国坐在一边算是两个主评委,林新兰和周瑶瑶挨着盛初墨也过了做评委的瘾。温真本来也打算凑这个热闹,第一道葱爆羊肉端上来的以后,他尝了一口,默默地回房间补觉去了。
但毕竟是别人的拿手菜,福满楼上灶的标准也没那么低,林新兰和周瑶瑶看温真的反应本来以为还很难吃,谁知道只是温真的舌头已经被盛初墨养得过分挑剔了,味道差一点就不愿意碰了。
但学徒终归是学徒。
“爆炒葱段的时间过长了,最好的葱香味区间被错过了。”
“调的芡汁太厚重了,不要死记硬背配方比例,红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要学会观察食材的状态,再确定最适合的烹饪方式,世界上没有两份一模一样的食材。”
“你也是食材的问题,这块五花不够肥,红烧并不是最合适的方式。”
“段切大了,时间可能有点赶,不够入味,汁也收得不够完美。”
……
盛初墨一个个地点评下来,舌头精准得像某种精密仪器。
冯建国主要负责的就是在一边训徒弟,按着他们吃自己的菜体味盛初墨刚刚提出的问题。
冯建国自己是味觉敏感的受益者,看好的学徒也都是一些在有味觉天赋的人。
本来被劈头盖脸地一通批评他们还有点面上挂不住,可自己尝完按盛初墨说的问题去仔细辨别,发现盛初墨一点也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