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户人家来说,田地的确是**。
勤快如巧英家、村长家,家里都囤着几十亩地,农忙上山干活儿,农闲就下地开垦。
官府鼓励百姓开垦田亩,开垦出来的田地都归自家所有,且前三年不用上税。
今年新帝登基,上个月传下旨意,把这条律法改了,新开垦的地,只要种上东西,就得交税。
巧英他们家这才没再继续开垦地。
他们家靠着地多,在村子里的日子还算好过,有些人家就不成了。
上头要增加田亩赋税,老百姓辛辛苦苦伺候田地一年,到手的粮食交了税,留了种,也仅够一家人吃喝。
有些人家地少,或者像三花家这样没有地,租赁地主家田亩过活的,日子就凄惨许多。
水荇早就不想让三花种地了。
他们家里现在有小几百两的银子,宝儿每个月还有进项,那些衣裳首饰加起来也有上千。
光是这些,就足够三花母子吃喝,累死累活的种什么地?
黄老爷来收地,收的正是时候。
不过,这地不能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收回去,她婆母为了这几亩地起早贪黑,眼看着要麦收,黄老爷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想白拿?
想得美。
水荇拉住要冲进屋子的宝儿,踮起脚给宝儿擦擦汗,又嘱咐麦芽和麦穗,一个进去烧水泡茶,一个去伺候宝儿洗手更衣。
“装什么装!”
巧英又开始阴阳怪气:“等你家没地种,没粮食吃,你还能养得起丫头?魏水荇,我劝你现在就开始自己动手做活儿吧,别再摆太太奶奶的款儿,你摆不起!”
“我就算再如何摆不起,也穿金戴银有丫头伺候着,李巧英,你有什么?”
水荇附在巧英耳边,轻声威胁:“你再敢多说一个字,我就把你和野汉子私会的事情抖露出去。”
巧英猛然变了色:“你……你怎么知……”
“嘘。”水荇伸出一根手指比在唇间,勾起唇角淡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巧英浑身冒冷汗,再不敢多说一个字,急得她的同伴一个劲儿地问她怎么了。
水荇朝乡亲们笑笑,这才走进自家院子,随手把院门给带上。
对付李巧英这种人,光是言语上震慑是没有用的。
她方才只是吓唬吓唬巧英,没想到真被她说中了。
既如此,那她就要找出这个和巧英私会的野汉子,毕竟巧英到了要成婚的年龄,她干脆好人做到底,送这对野鸳鸯进洞房,叫他们光明正大地做夫妻。
水荇心情大好,进堂屋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
三花家的房屋是水荇那位未曾谋面的公公亲自设计建造的。
村里一般人家,灶台要么垒在堂屋里,吃饭待客烧饭都在堂屋中,家里黑乎乎乱糟糟的,要么就靠着东屋墙根底下起个灶台,也好烧炕。
只是每次做饭的油烟都往屋子里蹿,东屋也不能开窗。
有讲究的,会在灶台上搭个茅草棚子,不讲究的,灶台就是露天,下雨下雪,做饭的人往往淋一身。
三花家就不一样了。
家中共五大间屋子,中间堂屋连通东西两大间,后头还有个门,通着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