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妃病逝的消息,传到池愉耳中的时候,正是下元节。
他与旁人不同,得到这个消息之时,不免多想了些许……
因民间素有水官解厄之说,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城里洞阴大帝庙里都会举办祭祀与庙会。
这天吴氏也忍不住带着池娇娇去凑热闹。
吴氏心里对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都有些失望,也就池娇娇这个一直陪着她的女儿,还有些感情了。
因此就算知道大儿子一家在这安阳县里过的不太好,吴氏也没去过问。
所以吴氏今天正好遇上大儿子池怀扛着大包,在大帝庙外卖年画的时候,不由眉眼一挑。
池怀对吴氏一向是不愿意搭理,看到她便当没看到。
但吴氏不这样想,她走到近处,凑过去道:“这年画看着不错,是赵公乡印的?”
这赵公乡一带是专印年画,都城一带的年画基本都是他们那处出的。
不过赵公乡离安阳县有六十几里地,平时百姓不可能为了一张两张年画往那处跑。
池怀也是为了趁着年前,赚点钱,特意找了几张油布,一路打听,大老远的背了过来。
本来从那里批发了两担年画、窗贴、灶王图、门神图之类的回来。
这时候纸金贵,这些里面最便宜的窗贴也得六文钱一对。
年画大半都是十文钱一张,灶王图十二文一张,门神图要贵些,是二十文一对。
他本钱有限,又是第一次走货,一共只拿了四百多张回来。
这会池怀搬到这大帝庙外,年画卖十六文一张,灶王图二十文一张,门神图三十五文一对、窗贴十文一对。
他放得下身段,以前又在大铺子里当过学徒,不只会打算盘,还口齿清楚。
若是买的东西超过五十文,他还会送人点饴糖甜个嘴。
饴糖是他提前熬好的,放了一小桶在边上,要就用削好的竹签子挑一点出来。
结果后来,居然还有人向他买饴糖。
池怀也没嫌弃,也照着两文钱一竹签的价格,卖了大半桶出去。
他倒是没想到,这点子饴糖在庙会上也这么好卖。
这大半天下来,他已经卖了五十三张年画,九十四张灶王图,二十七对门神图,六十八对窗贴。
加上饴糖还卖了一两百文,袋子里哗啦直响,全是铜钱声,总归有四千多文没跑。
到这时,池愉心里已经大定了。
这一下本钱已经大半收了回来,再卖就算是利润了。
他进货的时候,就猜到灶王图是家家都要用的,应该是卖的最好。
所以拿的最多,但也只有一百五十张。
年画种类多,他一样拿了十张,一共八十张,现在卖的七七八八,只余二十七张。
其中卖的最好的是‘福寿长乐’,一开始就卖没了。
其次是‘年年有余’,也很快卖空了。
最后还有‘福如东海’也卖空了。
现在多余的二十七张里,只有两张‘福禄三星’。
其中还有一张是他拿回来的时候,不小心压变形了,大约是品相不好,所以没人要。
其余的,都是另外四种图样,特别是‘金玉满堂’居然还有八张。
可见这些图样,大半是不讨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