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中秋前一天,冯应淮在玉京城外浩浩****集结了十几万人马,此刻正在清点人数,鼓舞士气。
铁马萧萧报疾驰,冲霄将士具威仪。
城门前吹起了号角声,众将士都整装待发,只等他发号施令。
就在这时,一匹骏马从城中飞奔过来,马蹄踏得尘土飞扬。
冯应淮闻声看去,驾马的是一位看着十分年轻的少年,穿着绯色官袍,也许是一路赶来太过匆忙,头发衣服都有些散乱了,他高声喊道:“冯将军且慢!”随后又扬起马鞭加快了速度,整个人在马上被颠得东倒西歪的,好一会才堪堪停在了冯应淮面前。
冯应淮看他这般动作,应该是甚少骑马,再看他这一身穿着,应该是个文官。
不过能穿绯色官袍的也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想必此番如此焦急赶来应该是有什么要事,他也不敢怠慢了去,行礼问道:“这位大人可是有什么事?”
那人好不容易勒住马,然后翻身下马,从官袍中拿出一道折子递给冯应淮道:“冯将军,在下是兵部尚书江子书,此次来是奉了皇帝的旨意,随大人一同出发前往棠州。”
冯应淮有些狐疑地接过那折子,打开一看,内容是江子书的请命书,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说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身为兵部尚书更应该心系百姓,前往前线,他随不会舞刀弄枪,但是自诩读过不少兵书,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此次棠州匪患剿除会有裨益。
折子最后有皇帝的朱批,还有玉玺印章——这就说明皇帝同意了。
他见那朱批和印章都不像是伪造的,又见江子书确实相貌非凡,他在南方驻扎之时也听闻过这新任兵部尚书是个有真才实干的人,于是也不再起疑,反倒是心中对他的慷慨大义钦佩了几分,还过折子后作揖道:“尚书大人不愧是国之栋梁!冯某佩服!若是有尚书大人共同商议军事,必定能够铲除匪患。”
江子书收好折子,又整理了一番仪容和衣裳,这才回礼:“冯将军过誉了,在下不过是一介文人,只希望能够帮衬到冯将军一二。”
“江大人不太会骑马吧?”冯应淮问道。
江子书听完他这一番话颇有些窘迫道:“在下确实不擅长马术,让冯将军见笑了。”
他也是昨日才接到方秉槐的回信,信中说在淮南查到了棠州匪患一事并不简单,希望他能够亲自前去查探一番。
但他知道如今江岱一直盯着他不让他四处走动,所以只能和自己的小厮互换了衣裳,偷偷写了这毛遂自荐的折子,今晨不顾礼节递给了皇帝,然后又在宫中换了官服,借了一匹马匆匆赶来的。
他只怕自己错过了军队开拔,也只能骑马赶来了。
冯应淮大笑两声:“无妨,江大人乃是文官,不擅长马术也正常,此次一同前往棠州的好些将士的家眷,江大人一会可以与他们一同乘坐马车。”
江子书行礼感谢了一番,只听冯应淮此刻扬起军旗,面朝浩浩****的十几万将士豪迈说道:“此次前往棠州剿除匪患,只能胜,不能败!尔等需要拿出元宁国将士的气概,打一场漂亮的仗!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号角声越吹越激昂,那些将士在号角声中齐齐喊道:“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