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已派人提亲(2 / 2)

赵氏女君 田田 1086 字 2个月前

不过他修书给王相国,请让君上坚持。他会让齐侯出兵相助。败到河北楚一样会杀过来的。同时他也让齐世子赶过去助战。河北会不会起战事难说得很!”

崔世显其实也猜到了,不过崔氏靠近邯郸,赵慕没让他们走,定然是有把握守住河北的。道:“铸坊是我们崔氏的底气,世子这是在帮我们维护若要。你回去待余谢他。”

小蛮微笑着应下,这次分别不知何时能见?明明路不是很远,却变成了万水千山的距离!

河北会起战事吗?赵慕是否有了决策?小蛮不知道,因为这一切都得看齐侯,这位大河对岸的诸侯盟首。

楚军号称发兵五十万,实则是六十万,另一路三十万大军先一步到达魏国舞阳,随后分兵十万攻打魏。二十万攻打宋。宋只有魏国一半大小,任谁都没想到楚会用二十万打宋。

自魏往宋仅魏国的高陵、郾、召陵、?阳、长平、阳夏六城还都是与楚相邻的边城,在齐攻打大梁时,邑主带着主力部队跑到大梁没有回归下,城都无法守住更别说拦了。

距离稍远的首、承匡、睢县、襄陵、宁陵几城守城自危,巴不得楚军往宋去岂敢拦截?宋侯也倒霉,以为楚是包抄魏,谁知会居然会杀进自家来,给打得措手不及。

虽然宋也有三百乘,但属于宋侯的仅有百乘,余下的都是卿大夫的,分散在他们的邑地鞭长莫及。这就是楚军迅速进入宋国都城睢阳,一夜攻克的原因。

而攻打魏国的十万大军,自昆阳、襄城、岸门、长社、安陵、马陵打到郑,顺便把当初韩国留给郑国小得可怜的养邑郑——把郑国也给灭了,横扫至三亭。

随后与陈少商的二十万大军会师便自林、山氏、榆关、焦城一直打到启封,魏国的军队才出来迎战。魏虽然比宋大,魏侯自己有三百乘,加上各地来保护都城的军队共有八万。

这八万对三十万相差甚远,魏侯又是无能懦弱之人。君弱臣弱,自然兵也弱,得知宋侯城破殉国,急急跟齐国示好接见齐国上卿韩匪,商议结盟。

原本公子敬带的四万军若加入魏军队,好歹也有十二万,虽然还差得远,至少能振作士气,同时也能让参与结盟的诸侯看到希望,但他不进大梁跑去解救固城自封的公子曜。

如此一来,魏军就更加士气低落了,随时做好逃跑准备。而百姓则自觉疏散逃往齐和河北。这也是王相无奈之下,救下崔氏铸坊的人跟赵慕示好,为魏侯铺退路的原因。

随后传来齐大败浊泽楚军消息,让魏军为之一振,首战居然勉强抵抗住没有兵败。这时公子敬和公子曜马上率军过去断楚军的尾,其实大捷还是有望的,但——

凤臨二将和公子敬提议公子曜,马上自马陵过去追击楚军。此时有了争议,是追击杀往大梁的楚军,还是追击攻打了宋国,准备攻打鲁国的?因为兵不足不宜分兵。

凤臨提议追击杀往大梁的,待攻克后再转回齐国边境与齐侯会师。但公子敬却认为鲁国不堪一击,当先保护自己的边境,而不是助魏。聂泽也同意公子敬的说法。

公子曜询问杨叔宣:“杨先生觉得,该往哪方?”

杨叔宣迟疑道:“从大局考虑,余支持凤将军,若魏败楚过河北,赵国亦伤,我们便成了一盘散沙。若能联手魏将楚军击杀于大梁,即使楚军打败鲁,鲁可退兵至我国边境。

君上已赶赴过去,届时两国会师,不说能不能打退楚二十万大军,但必定也能支持一段时日。吴越一发兵,楚侯定不敢再增兵,我们杀回去合力灭楚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