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为陪都之一,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之外,还有就是其盛产各种资源,在前朝的时候,其冶炼、制陶、煤炭、硫磺等行业皆蓬勃发展,甚至被江南垄断的食盐在这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地理的位置让这座城市即使在冬日也不会萧条,取暖就成了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的煤炭分为木炭、石炭以及竹炭,相对比开采难度高以及取材不便的竹炭,只用树木就可以烧制而成的木炭成为百姓以及贵人的必需品。
在太原城的东北方向,有种一个专门是烧炭为生的村子,太原城大部分百姓用的煤炭都是出自这里。
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烧炭,而且烧的又好又快,已经连续了好几代人。
常义也是这个村子中的一员,不过他不是烧炭人,也不是世代烧炭的炭户,他只是众多烧炭人的帮手之一,勉强算是个打杂的,赚些银钱糊口罢了。
村里人也不知道他是从何而来,只知道大约一年前,这个年轻郎君带着弟弟求到村长那里,请求一个容身之地。
这里的百姓都是穷苦出身,别以为烧炭这门手艺会给他们带来多好的生活,实际上大部分人家过的都很清贫,勉强比一般农户日子过的好些罢了。
百姓们大都是心软的,听说兄弟两人家里亲人都没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家产也被人骗了,因此便将村里的绝户房子收拾出来,给他们个落脚处。
起初大家伙都不看好两人,觉得两人都是吃不得苦头的,生的白净不说,那一副公子哥的打扮也不像是干活的人,尤其是那个弟弟,他们基本上没怎么见过,平时连大门都不出,像一个养在深闺中的小娘子似的。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就此在村子里安顿了下来,兄长常义更是谋了个苦力活,挣钱养家,一干就是一年。
时间长了,乡亲们也就和他们熟悉了起来,听说他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战事结束之后,兄弟二人用家中的所有资产做起了生意,不想得罪了人,两人迫不得已,这才落魄至此。
边关的百姓对将士们都有天然的好感,一听说还有这回事,更是对兄弟二人多有照顾,不但将两人的身份瞒的死死的,甚至还有人想给常义找个媳妇,不过都被常义以“照顾弟弟”给拒绝了。
桑榆一行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听见村长滔滔不绝地做着介绍,一点儿见外的意思都没有。
百里谦见桑榆有些迷瞪,好心解释道:“之前锦书派人过来同村里人接触过,只说是他们的亲人,才晓得他们流落此处,私下给了不少好处和照顾。”
因为不确定桑榆和杨家夫妻的想法,所以柳锦书找到人之后,并没有惊动到他们,只是派人过来试探一番。
好在村里人单纯,柳锦书大把大把的东西砸下去,村里人很容易就信了。
村长一边带着桑榆一行人往常义的家中走去,一边通知村里后生赶紧去叫常义回来,对于她们一行人的来意丝毫没有怀疑,在他看来这些人就是常义兄弟的亲人,是来接他们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