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高泣(二)(2 / 2)

乌衣巷 十七殿 1689 字 2个月前

“关于高泣的一切。”

她站起来负手踱来:“凭他旧日与蒙忌和霍其琛的交情,再加上蒙阳——开耀帝,是这个年号对吧?……加上他如今在蒙阳一朝中仍旧位尊国相的地位来看,我可以毫不犹豫的便将他归类于叛徒的阵营里。”

她脚步一定,脸上神色复杂:“可在这种时候,他却想在大乂的地界上秘密与我一见?我?他竟然敢见我?”

以高泣过去在蒙忌那儿的地位来看,这位相国大人绝不会不知道,除了国家层面上的为敌为雠之外,真若论私心,自己与蒙忌、与霍其琛,那关系还是很微妙的。

互相尊重,棋逢对手,惺惺相惜。

她摇了摇头,实在有些搞不明白高泣的心思:“我虽跟南诏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但交情所在,大多是同霍其琛与蒙忌,对这位高相……实在不敢妄谈了解。而沈傲言辞中透露,你这些年一直行走于西南诸国,想必在此事上你能给我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卑职不敢。”沈渐先是一谦虚,而后道:“据卑职所知,高泣此人性情沉稳平和,与天册帝和霍其琛将军乃是总角之交。自天册帝尚未太子时,三人便已和衷共济,同进同退。此间,比起另外两位来,许是性格使然,高泣的角色更像是个崇尚太平的谋臣。……容卑职说一句,其实过往多年,每次南诏兴兵犯我边境时,十中有八,高泣都是不赞成的。”

谢冉凝眸片刻,缓缓道:“……你的意思是……这次高泣之所以转头蒙阳一派,是因为蒙阳求和,而蒙忌兴兵?”

这理由……倒是也能说得过去,但她就是觉得不大对劲。

谁料,沈渐却立即摇头:“不。恰恰相反。”

谢冉微微一顿。

他道:“这一次很是蹊跷。早在天册帝最初因和昌公主之死而有兴兵之意时,高泣是头一个站出来赞成的。”

这点……她之前还真不知道。

“他赞成……可却在战势未明之际,便站到了政敌的一面去……”她越发不明白:“这怎么能说得通?”

沈渐也不明白,摇头道:“卑职掌握的消息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不得不承认,这次南诏改朝,看着每一步都理所当然——主战派不抵求和派,民心所向,暴政镇压,新君登位……一步一步都是按着路数来的,可实际上却是每一个环节都透着诡异。”

“尤其是如今天册帝与霍将军尽皆失踪在外,就使得这台戏往后的走向更加难测了。”

谢冉低低一叹,心道谁说不是呢。

“高泣这个人……”她无奈道:“看来我是非见不可了。”

“殿下,”沈渐当即抱拳道:“卑职个人所见,并不认为这场会面应该发生。”

她挑了挑眉:“你不赞成?”

沈渐微一颔首,道:“南诏局势莫测,两国虽在议和,可对方终究还是敌友模糊,以您的身份实在不宜做出这等危险之举。退一步讲,即便高泣此番邀见真的只是想同您一见,然以您现在在议和之中所处的位置来讲,此事若是被有心人洞悉,无论对您、对主公,抑或对谢氏而言,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事。”

话是这个话,道理是这个道理。

可是……

却也不尽然。

“你错了。”谢冉一摇头,道:“有百害不假,但绝不是无一利。”

沈渐投来疑惑的目光。

她道:“至少若是呇儿真在他手里,我一定会将人带回来。”

沈渐一听,当即表示:“公子之事,请您容卑职十二个时辰探查,如若真在高泣手中,卑职定会拼命将人平安带回。实在没有让您亲自涉险的必要。”

弄不好,那就是卖一个搭一个的结果。

谢冉却无意继续这个话题:“不必再说了。”

她看着沈渐道:“那是我儿子,有没有必要,不是别人能决定的。”

“殿下……”

沈渐犹豫着还欲再说,可谢冉却直接道:“你先回去罢,免得暴露身份。至于同高泣安排见面之事,我会让你哥去处置,他的能力你应当信得过。”

“……诺,卑职遵命。”眼见无力回天,他也只有领命,顿了顿,又道:“您放心,南诏之事,包括这场改朝换代背后的真相以及天册帝与霍其琛将军的下落,卑职都会竭力继续查探的。”

谢冉点点头,顿了顿,道:“不过沈渐,”

“卑职在,”

她低了低眸,抬眼颇有深意的看着他:“如若闻呇不在高泣手里……”

沈渐不等她说完,便会意颔首:“您放心,卑职自会尽全力搜寻公子所在,将其平安带回国境之中。”

谢冉面色一松,低了下头,恳切道一声:“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