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之后,姜景安就忙不迭地找商户展示新货,谈价格。
不过这次他可不是自己去的,而是带了两个帮工。
这两个帮工一个叫小刘,平常干活最卖力气,一个叫小芳子,也就是上次提醒夫妻俩计划生育那事的小姑娘。
他们俩都很机灵,做生意也有头脑,平常他们不在的时候主力也是他俩,一个管零售一个管批发。
至于为什么叫上他俩呢?姜景安也是有意提拔他们,以后像上门跑客户这种事情都交给他们,让他们把店里的职责给担起来。
毕竟现在柳知晴怀孕了,店里的事情多不说,他们又打算装修一下店铺,这事还没苗头呢。
总之很多大事小事都堆在姜景安一个人身上真是吃不消,培养两个主心骨不仅能让他们轻松些,而且姜景安也知道,这一个店铺满足不了他们俩的野心,后面第二个第三个店铺迟早是要筹备起来的,柳知晴其实之前已经起了开分店的念头,不过怀孕之后也没精力想这么多了,只能等孩子出生后再说。
到时候每个店肯定要起码一个骨干,才能镇得住场。
不过这种类似于在外面跑销售的工作肯定比待在店里辛苦不少,夫妻俩也商量好了补贴,对应的销售额都会给与补贴。
正因如此,小芳子和小刘两个人真是干劲十足。
而且也不光是在外面跑销售的,店里面的销售额奖励制度也要立起来了,只要卖得好,不愁没有奖励,只会多不会少。
这也是为了鼓励员工们上班有**,能多卖些衣服出去。
不过姜爸姜妈倒是觉得没必要。
“咱家店里的衣服不用吆喝都能卖的这么好,人家进店里看中了自然会掏钱买的,还给他们分提成不是让他们白赚了?”
这种思想倒是不对了。
“妈,您也说了,那是看中的人,万一人家没看中呢?万一人家喜欢又犹豫不决呢?或者人家看到店员态度不好不想买了呢?”姜景安问姜妈。
姜妈听姜景安的话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只好干瞪眼,觉得姜景安这是专门跟她抬杠呢。
“您这种想法啊,要是放在以前还是说得过去的,毕竟以前卖东西的人少,东西也少,大家都抢着买,像国营大商场和供销社那边,是不是从来都不缺人买东西?人家只怕自己抢不到呢!”
姜景安顿了顿,看姜妈有些懵里懵懂地,继续说道:“我们刚开始做生意那段时间,其实也是好卖的,毕竟不要布票,那钞票真是大把大把地进来,可是现在不一样啊,国家的政策放宽了,鼓励大家做生意,您也知道,现在个体户是越来越多了,这些人跟咱们可都是竞争关系,生意场上的东西,你一个机会没抢到可就是满盘皆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