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是他家吗?”杨氏喝了口茶,“他家儿媳妇的娘家有些本事,儿媳妇做主,不愿意她公婆再种地了,这才急着脱手的,要不然,咱们也都种了一辈子的地,谁舍得卖啊。”
“这倒是,一辈子都靠地生活,肯定舍不得卖。”沈氏很惋惜的说道,“那他家的地大概有多少啊,一亩地准备卖多少?我家虽然有些闲钱,但是也不多,若是价格不合适,我也就只能舍了。”
“虽然日子渐渐好起来了,但谁也说不准来年是个啥光景,这一大家子的,总要留条退路不是。”
杨氏一听,就知道沈氏的顾虑,立即道:“他家那地,一共八亩地,也不算多。至于多少,那秦婶子有多少闲钱呢?也好让我有个底。”
杨氏是个聪明的,想要多磨些话,套个底。
但沈氏也不是省油的灯,只是笑着,并未接话。
杨氏皱着眉,心里嘀咕着,看来得交代了:“我也不和你打太极了,他家那地,一口价的事,六十五两银子。”
实际上,白家的人说了,这八亩地虽然少,但是都是良田,怎么着也得五十两,若非儿媳妇催得紧,只怕给十两银子一亩地,也是不肯卖的。
至于如果高于五十两,那作为杨氏的跑腿费,除了说好的三两银子,还可以得到多出来的一半,相当于价钱越高,杨氏得到的利益就越高。
自然也就把价钱定得高些,张张嘴的事罢了。不过沈氏也是个聪明的,太高了是不会要的。
“六十五两银子?”沈氏小声的重复了一句,“杨家妹子,你可别框我,他家的地虽是良田,可在这个时候,却是值不了这些钱的,而且我家也没那么多。”
前些时候才有饥荒,这地里的东西长出来需要时间,地好又怎么样,也管不了没粮食的时候。
若是放在以前,用六十五两银子买这些地,只会觉得赚了。
“秦家婶子,这年头虽说地不咋值钱,可若非急着卖了,那地那么好,这些钱是买不了的。”杨氏见沈氏为难,也着急了些,“你家算是咱们村富有的了,若是你家都买不了,那咱们村也没人能买了呀。”
她这价钱已经不算高了,再低下去,她就没赚头了。
“杨家妹子,这价确实太高了,家里还要生活,确实拿不出手啊。”沈氏话虽这样说,心里却在合计家中的闲钱。
杨氏又问:“那婶子你说个价吧,我看能不能再讲讲。”
沈氏咬咬牙,很是为难的说道:“最多五十五两银子,再多的,我家也是拿不出来了。”
“唉,这年头确实难过,可价钱低了,他家宁愿不卖啊,我再说道说道。”杨氏眼看着自己少赚了五两银子,心里头不是滋味。
她再问问吧,这实在不成,再到秦家来。
沈氏一看,原本都想答应了,六十五就六十五,咬咬牙还能买。
可谢云溪在屋内给沈氏摇头,示意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