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娃只是一个孩子,但顾娇娇没把他们的话,当成孩子言论轻轻放过,因为有些时候,孩子能观察到的东西,比他们大人更加细致入微。
顾娇娇认真道:“大娃,你详细跟娘说说,为什么觉得娘的想法不切实际?说错了也不要紧,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办事本就该有商有量。”
小孩儿亦是家里头的一份子,有话语权。
秦大娃见顾娇娇没生气,心里雀跃了一下,很快就板正着小脸,把自己灵光一现的想法说了出来。
“娘,您不经常在城里,不知道咱们安宁县的情况。
咱们安宁县人均收入很低的,哪有多少人愿意进酒楼里面点菜?
就像您做的水晶虾饺,特别好吃,可如果放在酒楼里面卖,一道水晶虾饺该卖多少钱呢?
十文?连您的人工费都不够,二十文?谁会乐意花二十文钱去吃一道饺子?
咱家要是开了酒楼,凡事就要得考虑食材费用、铺面的租金、伙计的成本……
再者就是,店里面吃食的定价,这个也很重要,贵了没人吃,便宜了没赚头。”
总之一句话,就是顾娇娇的手艺,在安宁县这边卖不上价格。
别看秦大娃才五六岁的年纪,奶声奶气的,分析出来的话却让顾娇娇醍醐灌顶。
是的,她只想着要开酒楼了,还没来得及考察安宁县到底适不适合做酒楼。
况且还有如意春、锦绣园等等酒楼珠玉在前,她只在晚上开放的酒楼,在安宁县这种小地方能有竞争力、能迅速冒头吗?
她没考虑到的因素,大娃帮她考虑到了。
这小娃娃,才多大年纪呀,这么有想法?
“大娃,这些事儿你怎么知道的?上课不认真,心思放别处了?”
按理说,秦大娃应该在书院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才对,怎么会对安宁县的经济条件了如指掌,甚至还懂得生意上的成本、利润之流的问题了?
顾娇娇怀疑的看着儿子,随时随地准备着逼供。
秦大娃生怕顾娇娇误会,道:“这些都是我听袁夫子说哒!袁夫子和同窗学长们说过,若想走仕途,平日里的民生小事不能忽略,所以我就顺耳记下了。”
万一以后长大了,他和二娃考科举的话,考中被分配到了户部呢?
听说户部是管银子哒,那他总得从小积累一些素材、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消费水准吧,不然以后考试策论怎么写?
书院的袁夫子,确实是一个因材施教的好先生,的确有可能对学生们说这些。
听大娃这么说,顾娇娇抬手摸了摸他的头。
“你今天的意见,娘亲会好好考虑的,既然在安宁县开酒楼没赚头,咱们可以换个地方呀,只是你们兄弟俩要努力,早日考到府城的书院,让娘跟着去开开眼哦!”
秦大娃得了夸奖和认可,小脸红扑扑的,拳头攥得老紧了,横在胸前为自己加油打劲。
他心想,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好好读书,让娘亲去府城逛一圈!听袁先生说,府城,可比他们安宁县大十倍不止,客商络绎不绝、达官显赫也多,是大雍国最繁华的城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