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父子嫌隙(一)(2 / 2)

盛世美人泪 欧阳冰艳 1729 字 2个月前

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背到这里的时候大皇子便不能继续了,我本想提醒他,但是皇帝已经对他虎目圆睁了,他大喝一声拍案道:“只是《论语》为政一篇,已经两日了怎么还背不下来。何况你原先是会的,竟然混忘了去。越发不如从前了。你的师傅都是怎么教你的?没有半点长进。上一次也是背到这里便不记得了。可见你回去根本就没有用功读书,把个孔子的《论语》都不能背下了!”

皇帝气愤,飞兰颤抖的缩在我的怀里,我笑着道:“皇上何必为了功课发这样大的火气呢?大皇子原不过是个孩子心气,一时贪玩忘了念也是有的。”

皇上越发生气道:“比不问了,指定是与下人厮混,不肯读书的。既然这样,朕只好叫你抄写一百遍《论语》为政篇,三日内抄好送给朕看。”

大皇子显然不服气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后面的儿臣会背诵。”

皇上奇怪着道:“既然你会,为何方才背不出来?”

“儿臣只是不明白这一句的意思,空读了觉着很没意思。故而想请教皇阿玛。”

皇帝一听大皇子求学好问,便缓和了方才的怒气,转而和蔼了许多,道:“这一句的意思是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答道:现在的人们认为孝道就是赡养父母,这大抵是不全面的。就连犬和马这样的牲畜都能得到供养。若是对父母不敬,那么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皇帝几乎逐字的为大皇子解释一遍,凌俊点头道:“这一句的意思便是说孝敬父母,除了要供养之,还要对她孝敬尤佳。儿臣这样理解对吗?”

皇上道:“正是。”

“扑通”皇子一下子跪在皇帝面前,他动情的道:“皇阿玛,儿臣恳求皇阿玛放了额娘,让她得与儿子相见。让儿臣可以尽孝心,每日请安行礼。”

皇上道:“大胆。朕已经说过了,郭络罗氏不再是你们的额娘。她犯下大错,朕与皇子公主都不必再见他。你书不好好读,却想着这些歪话来对朕说。你这就是孝子的行为吗?”

大皇子低头,我能感受到一个六岁男孩此刻的心思,他虽然较为成熟,有着异常的勇气和智慧,但是他到底也不过是个孩子罢了。接着他又道:“皇阿玛,人非尧舜,谁能尽善?额娘也是一时糊涂,还望皇阿玛宽恕她吧。”

皇上轻哼道:“好啊,朕的皇子长大了,现在就教起朕来了。”

皇子又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难道皇阿玛忍心看着往后儿臣与飞兰痛苦不已,愿意看着我们日日思念母亲而不得见吗?”

“放肆!!!!”轩辕天佑彻底震怒了,大皇子的话虽然有理,但是皇帝是他的阿玛,岂能容忍皇子在自己面前说教。又涉及淑妃的事情,所以大皇子的话若是换做旁人已经是大不敬之罪了。

皇帝震怒的一瞬间还打了手边放着干果的青瓷官窑三彩盘子,瓷片碎了一地。飞兰已经吓得哭哭唧唧了,皇帝大喝着:“还不给朕滚出去!!!”

大皇子也是含着眼泪,他倔犟的站起身子,对着皇上施礼后,说了一句:“皇阿玛,儿臣恨你!”然后转身离开。

这一句可不是小事,当时李德福也进来正好听见,皇上的脸色铁青,满地的瓷片和干果,狼藉不堪。

“哎呦,大皇子,您……”李德福赶紧追出去,只是凌俊跑了出去,李德福根本追不上,他又回到大殿里,叫人收拾残局,重新换了一盘干果,对皇上道:“皇上,您消消气,大皇子不过是孩子气,说到底他才是个六岁的孩童。哪里就知道什么恨不恨的,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啊!”

皇上摆手叫他下去,从他清冷严厉的面上,我看到了他的伤心,便对李德福道:“李公公,劳烦您带着公主到殿外玩一会。这里有我侍候。”

李德福道:“是。”然后抱起公主往殿外去了。

这面我拉起皇帝的手,仔细打量一下,“好在没有伤及龙体。原是皇上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身上的肉一样,哪有人自己跟自己的骨肉动气的?皇子有错,做阿玛的也只管好好教导,何必对他疾言厉色,不怕吓着他吗?”

皇上抽回自己的手,扶着头,因为生气而弥漫着血丝的双眼红得厉害,他揉着自己的额头,只是沉默沉默……

这一刻,我感受到他不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君王,而只是一个束手无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