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知音难觅(二)(2 / 2)

盛世美人泪 欧阳冰艳 1750 字 2个月前

若是月色朦胧之际,延禧宫一定如同仙界一般让人神往。但是祥嫔摄人心魄的眼神就让人无法忘怀了。我自恃一生所见的柔媚女子不少,但像她这样异域情调的柔媚还是第一次见到。

“皇宫就是一个百花园,这里有数不尽的花朵,朵朵都不相同。有素雅的茉莉就有妖媚的芍药;有圣洁的莲花就有艳俗的桃花;有雍容华贵的牡丹就有廉价低微的山茶花。你无从说那一朵更美更香,只看和不和赏花之人的眼缘罢了。”

淑妃朝着延禧宫的方向不住地感慨,论容貌淑妃不及祥嫔,但她的性情胸怀绝对是人中龙凤,遥想当年战马上的风采,如今却在宫中处处隐忍度日。

“有些鲜花固然是为了悦己者而绽放。但也有类似于昙花一现的,或是遗世独立的寒梅,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是为了吸引赏花之人的,只在自己的时节里绽放,哪怕无人欣赏,又有何憾?”

这些话实则是在宽慰淑妃莫要因为少有皇帝的疼爱而感到沮丧,但说着说着便入了自己的心里,似乎这个声音是在劝说自己一般。

我的漪红阁鲜少有人过来,除了交好的华清宫并熏华宫的叶贵人富察氏,就再没旁人登门。直到这一日。

“小主,元格格在殿外要见您。”玳曼轻声在我身后回话道。

这在磨墨的手忽然停住,歪着头问道:“元格格一个人过来的?”

“是。”玳曼接着道。

许筱元是太后身边的红人,她一直只替太后办事,如同前朝的女官。宫里就是这样,倘或幻月说话办事在旁人看来一定是我的意思,芯芮姑姑吩咐的事情就必然是皇后授意的。因此跟着主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永远是不能随意开罪的。何况元格格可不是一般人,她言谈举止,为人处世阖宫里上上下下无人不称赞的。就是皇后与四妃也对元格格或忌惮或敬畏,没人敢在她面前肆意造次。

想到这里忙搁下笔墨,站起身,由玳曼搀扶着径直走到了大殿门口准备迎接这位元格格。

她一身淡蓝色**纹样的宫装,梳着标准的双把头,发髻边还别了一只鸳鸯发钗,走起路来发钗上的珍珠流苏叮当作响。她的身后是一个小丫头,双手捧着一个托盘。

元格格见我屈膝俯下身子行礼,我亦按着礼数还礼。

互相寒暄片刻,她也略参观了漪红阁的陈设,只看到书案上放着的笔墨,绕感兴趣地道:“太后果然找对人了,一直听说贵人是咱们后宫的女状元。太后有一心愿便是要在今年的万寿节送千佛寺手抄经卷一千册,今日一看贵人的墨宝确实很好。不知道是否愿意替太后娘娘代劳几分呢?”

我看着她身后丫头托盘上捧着的一大沓子经书便知道这是太后的意思,哪里还敢多想,便低下头微笑着道:“能替太后娘娘完成心愿,臣妾喜不自胜。”

元格格点点头,扬手叫小丫头把经书搁在了书案上,自己则在书案后的多宝阁边徘徊着,我的藏书并不多,除了往日喜欢看的几本以为,大多是前些日子轩辕天佑着人送来的,还没来得及一一品读的。

她道:“贵人这里有这样多的藏书,真是让人羡慕。闲来无事,煮茶吟诗,想想便觉得惬意美好。”

这样看来更证实了轩辕天佑先前的话,他说曾经有一女子能在诗书上和他说一说,如今不得常常相见,这个人想必就是元格格,她也是汉人女子,想来也曾经出自书香门第,随即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存在着许多道理,古人的诗句往往禁得住反复推敲。我这里鲜有人来,若不读些书打发晨光可不要闷死了吗?”

元格格微微一笑,如同弱柳一般带着一阵阵寒香扑鼻而来,她盈盈一握的腰身,飘摇着离开了多宝阁,继而往偏殿的木椅走去。

我低垂着眼帘,跟在她的身边,也往偏殿去了。

正在经过她身边的一瞬间,她转身准备落座之时,在她淡蓝色罗裙的下衣襟处,一个小小的四角荷包闪现出来。虽然只是一瞬间,但那花样和布料我是绝对不会看错的,就连荷包上的璎珞也是一模一样。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轩辕天佑身上每日带着的那个旧荷包细心的我早就看过无数次了。如今元格格身上的这一个基本与轩辕天佑的哪一个如出一辙。她二人又有着这样的过去。

我心里顿时一凉,之后元格格只是喝了一盏茶,经嘱咐了替太后抄写经卷的事再无其他。送走了她,一个人瘫坐在榻上,一言不发。

好没意思,原本想着他身上的那一个荷包旧了才做了一个新的送他。饶费了心思人家还不领情,原本不知道情由,现下看来竟是我自己一个人多事罢了。人家轩辕天佑和许筱元才是真正的知己,她二人各带着一个荷包,想来那一定是当年的定情之物。与之相比我的那一个又算什么呢?

也不知道现下被他丢在何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