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经说了,宋攸宁向于大人和于淑人道了谢,告辞出了于府。
“让人给大公主府上递个信儿,就说我有事想求见大公主。”宋攸宁吩咐道。
碧连正准备去安排,宋攸宁又叫住了她,叮嘱道:“悄悄去,要是公主有空,就说我在听风茶楼等她。”
次日大朝会,百官到齐,久未露面的皇上在前呼后拥下坐上了龙椅。
众人山呼万岁后,皇帝说道:“今日早朝,朕有事宣布。”皇帝说完,朝身边儿的大太监刘福顺点了点头。
刘福顺捧出一卷明黄的卷轴,恭恭敬敬地站到皇帝身边。
“马侍讲,你来读。”皇上吩咐道。
丹陛下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走出来,赫然正是以前和宋攸宁订过亲的马致远马大人,他中进士后不知怎的攀上了安府的路子,留在翰林院做了个博士,前年刚升了正六品的侍读。
只见马大人接过刘富顺手上的卷轴展开,高声诵读起来:“……原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纪昀,久沐皇恩,不思图报,蛊惑内阁众臣,擅闯内宫,意图谋逆,今免去官职,择日审理。”
“内阁次辅张元甫,和纪昀沆瀣一气,目无君上,免去官职,择日审理。”
“内阁赵季庆、彭正康、王崇先,不明是非,受人蛊惑,着停职反省,即日起,在家闭门思过。”
一连三道圣旨,宣布对内阁五位阁老的处分,把朝堂众人炸了个外焦里嫩。从古到今,哪见过把朝堂五位大佬一锅端了的?皇上这是要做什么?五位阁老不过就是见皇上久不出面,担心皇上,才闯去后宫面见皇上,行为不可取,可要是见皇上有危却不管不顾,两者比起来,哪个要好呢?申斥一番也就罢了,免官问罪,这也太过了吧?会寒了多少忠君爱国臣子的心?
“皇上熄怒,五位阁老也是担心皇上,虽有罪,但也是一片忠君爱国之心,还请皇上收回成命,从轻发……”
“来人,把他拖下去,和纪昀张元甫同罪。”那位官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皇上喝止了,早有侍卫冲了上来,把那官员拖了下去。
“还有求情的吗?若有求情,与他们同罪。”皇上环视bsp;众人噤若寒蝉。
“今日朕还有一事宣布”,皇上说道,“朕这一病,才觉得世事无常,若是朕这次一病不起,这偌大的大宸,朕该交到谁手上?所以朕决定,把太子之位尽早定下,趁朕还在,也好早日教导他,做一个合格的君王,带着我大宸走向兴盛辉煌。”
“刘福顺。”皇帝说完,又唤自己的大太监。
刘福顺走上前,从御案上拿过一个长方形盒子打开,从里面又捧出一卷明黄的卷轴,呈给下方的马侍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六皇子,人品贵重,深得朕心……”
“报,八百里急报!”一声突兀的高叫打断了马大人的声音,众官都望向门外。
“进来。”皇上吩咐道。
只见一个兵士风尘仆仆,狼狈之极地进来,跪地高声道:“报,北边鞑子纠集二十万大军,南下而来,山西大营已经和鞑子打了起来!人数悬殊,山西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