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日,纪晏从书院回来。当天晚上,纪昀让人把纪昭叫了回来,宋攸宁让厨房做了丰盛的饭菜,上了好酒,让二老爷纪昀纪昭他们好好喝一回,也算是给二老爷和纪昭李燕羽他们举办的饯行宴。
“就纪昭做出来的事,不打他都是好的,还请他喝酒?”大太太有些不高兴地说道,“还有李家那小子,看着就让人讨厌。”
也不怪大太太烦他们,就说说纪昭和李燕羽来的表现,吃喝有度都是纪昀和宋攸宁的,却不给主家长一点面子,尤其是纪昭,还惹得风尘女子到父母官府上闹事,是个人都对这两个人喜欢不起来。
“只要二叔父他们高高兴兴地回湘安,我们也算完成任务了”,宋攸宁笑着说道,“花点银子也值了。”
直白点说就是,破财消灾,只有这几尊瘟神顺顺当当送走,再花多些银子也值得,毕竟这些人留在这儿,花钱是小事,还净给找麻烦。
大太太听出了宋攸宁的意思,她也就是气不过随口一说,遂也不再说什么。
“元哥儿的老师找到了没有?”大太太换了话题。
元哥儿已经六岁,到了开蒙的年纪,可他的老师一直没定下来,宋攸宁的意思,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老师的学问重要,人品更重要,若是找一个不合适的老师,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怕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宁缺勿滥,还是慢慢寻访合适的人选才是。纪昀对宋攸宁说的话很是赞成,是以元哥儿的老师还没定下来,一直是宋攸宁和纪昀两个人亲自教授。
对于儿媳给元哥儿开蒙,大太太嘴上虽不说,心里其实总有些不赞成——哪有儿子的学业交给母亲来教授的?妇道人家,做好女孩的教养就是了,男孩子还是交给父亲或先生来地税才是。
“元哥儿的外祖父说认识一个致仕的老翰林,已经派人去信了,看人家愿不愿意来石林”,大太太的心结宋攸宁何尝不知,闻言给大太太解释道,“若是人家不愿来,再寻合适的人,大人的意思是,找来合适的先生,不但要教元哥儿,以后二宝三宝的学业也离不开先生,所以想找一个学问好,人品也好的人,不然怕耽搁了孩子。”
大太太一听是致仕的老翰林,心里喜欢,忙说道:“跟亲家老爷说,我们多出束侑,一定要把那位老先生请来才是。”
之前湘安的鸿麓书院就是有了致仕的翰林学士嵇学士的加盟,才由一个教育落后的府变成了文风昌盛的地方,一连出了几位进士,连带着湘安的父母官也跟着沾光,宋攸宁的父亲宋明德就是典型的例子——宋明德宋大人为官本训兢兢业业,造福百姓,又有教育功绩,几年时间,就由一个六品官升任正二品的南泰巡抚。
“但愿如此。”宋攸宁说道。听父亲说,那位老翰林学问是顶好的,人品高洁,若是能请来给元哥儿做老师,自然是极好的,以后二宝和三宝也能交给老先生教。
下人们上了饭菜,元哥儿三兄弟也过来了,宋攸宁和大太太停了闲话,带着哥三个入席,用起饭来。
几人饭后,前面的酒席还没散。宋攸宁带着元哥儿兄弟三个一起去了大太太的正院。孩子们在一旁开心地玩,宋攸宁和大太太看着生龙活虎的三兄弟,嘴角都噙着笑。